,淡淡开口。
海公公当即高声喊:“肃静。”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等彻底安静下来,宣德帝淡淡问:“赵侍中,朕觉得开阳伯说得对,南方也很重要,百姓调走后,如何发展?”
赵如风笑了。
这些在***给的奏折里面,都有破解之法。
第一次,赵如风觉得,不用动脑子,就能怼群臣,很爽。
赵如风当即回答:“禀陛下,臣这里还有一份奏折。”
说话赵如风从袖口里取出第二份奏折。
“陛下,这是如今南方的形势图。”
“如今南方,灾后重建需要从其他地方调拨粮食,调拨建材,甚至连粮食还可能不够用。”
“若是让未受灾城池接纳灾民,只会将灾情扩大。”
“据臣所了解,百姓已经将方圆数百里树木吃光。”
“说明,南方供给灾民活下去的资源产出,已远远不足以供养受灾的百姓。”
“通俗地讲,就是能装十人饭的碗,却要让二十人或者三十人吃饱,那根本不可能。”
“如此情况下的灾后重建,要耗费更多银两和人力物力。”
“即便是重建,也如微臣所说,十人量的饭碗,根本养不起二十人或者三十人。”
“到那时候,即便开春播种,谁又能保证产出的粮食足够灾民自给自足,那时候,仍然需要国家数年供养赈灾,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巨款。”
“哪怕国库有这么多银子,粮食也是问题。”
“目前,未受灾的地区粮食产出都是定量的,他们自己够吃就不错了,能分出小部分卖给朝廷赈灾,说明已是丰收。”
“可若是他们再遇到灾害呢?那恐怕,南方的灾情真就控制不住了。”
“只会重蹈覆辙!”
“除非……”
赵如风话音一转:“除非,各大世家门阀愿意无条件供应灾民三年,才可能让灾民彻底恢复过来。”
“以后再受灾,往复循环。”
“那样,就像他们说的,灾情能有效控制,也就不需要南人北迁了。”
“想必在场的官员们,也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愿意贡献出家里余粮救助百姓。”
卧槽。
所有文官脑子都是懵逼的。
又是王炸!
丞相杀疯了。
开阳伯用实际情况来反驳程响,丞相就用实际情况来回绝。
而且丞相说得更在理。
十人的饭碗,的确养不活三十人。
但让世家出钱供养灾民,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秦浩说得坑世家。
你世家不是要反对么,来吧,咱们看事实说话。
你们有能力赈灾,咱们不南人北迁也无所谓。
于是乎。
立刻就又一群世家文官开口反驳说赈灾是国家的事情,他们家里也没有余粮一类的话。
赵如风都懒得搭理他们。
这些话,连给他破防都做不到。
一群武将此时看赵如风那个亲切啊。
心里在给赵如风加油打气。
快快,别停啊,怼死他们。
开阳伯深呼吸开口:“赵侍中,其实从其他地方调用建材灾后重建,并不需要太多银钱,国库承受得住。”
“况且,来年还有税收回收进国库,足矣朝廷赈灾所用。”
赵如风淡淡问:“开阳伯,抛开此事先不谈,我问你,遇到困难,是年年赈灾好,还是一劳永逸好?”
开阳伯回答:“一劳永逸。”
赵如风点头:“好,我再问你,一棵树木长成,需要多久?”
开阳伯回答:“几年到几十年。”
“那就是了,灾区哪怕重新种树,至少几年十年没有树木可用。”
“若是让他们用掉没受灾地区的木材,那没受灾的地方怎么办。”
“非要说等到没受灾的地区,也出现冬天无木头可用于取暖那一刻,才幡然醒悟?”
“此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开阳伯继续道:“那我们可以从北方砍伐树木,运送到南方。”
赵如风笑了:“这不还是要派人去北方?”
“与其一次次运送消耗人力物力。”
“不如趁此灾情,南人北迁,发展北方。”
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