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5章 目瞪口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分到的数量就有限了。

而且,这些学生来了是否都有书看呢?

看到荀彧的认可,旁边一直微笑着的沈万三也点了点头。

面对沈万三的微笑,荀彧显得颇为困惑。

要开办学校,就需要准备充足的书籍,这个问题有疑问吗?显然是没有的!

那么沈万三笑什么呢?

“主公?”沈万三带着疑惑开口询问。

“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张易吩咐道。

沈万三急忙快步进入内堂,片刻之后回到原处,跟在他身后的是一队军人,每个人扛着一口箱子。

,!

一箱箱书籍逐渐展示出来,书墨的香味飘散开来,大家不自觉地聚集上前。

看到箱子内整齐排列的书籍,所有人都惊讶不已。这种纸张制成的书?

荀彧首先回过神来,抢先拿起了一本。

手指轻抚,细细体会了一番,这种纸比蔡侯造的纸不知强了多少!“这些字,怎么会一模一样?”荀攸惊叹道。

荀彧闻言看向旁边,见荀攸已手持一本书站在那里。

两本都是《论语》,但书中每个字竟然完全相同!要是手抄的话,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

“哈哈,文若公达,你们聪明绝顶,难道猜不出这是怎么回事吗?”沈万三笑得格外欢快。

“给我一点提示,玉玺!印章!”

荀彧和荀攸仿佛遭到雷击一般,“把字倒着刻在印章上,然后用墨拓印?”两人不约而同期待地回答。

沈万点点头,从一旁的箱子里取出一块木板,接着又拿起一张纸。

涂抹好墨水后平铺上去,掀开时上面赫然印出了《论语》的文字。

“你们眼前的书籍,从制作到搬到这里来,还不到一刻香的时间!”张易笑着解释。

所有人集体目瞪口呆。

他们终于明白张易创办学校的底气来源于何处了。人手一本纸书,这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大的工程量?

荀彧与荀攸相视一笑,几乎能够预见未来无数底层学子纷至沓来的情形。

目睹周围人群讨论着新型纸张与雕版印刷技术,张易淡然微笑,心中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眼前的某些想法。

他有意改良现在的官僚系统,效仿后世的三省六部或内阁六部来治理南阳。

但在深思熟虑后,他最终决定放弃这个想法。他只是一个太守,不必事事过于显眼。如果真的想要改革,等到占领荆州后再做打算也好。

届时掌握一方土地,张易才有足够的力量实行大规模变革。

“未来三个月里,诸位要大力推动南阳的民生发展,对于三十万年轻壮丁的安排,务必谨慎。谁办得不到位,就要让位给更有能力的人。”

“还有,阵亡及受伤战士的抚恤金,若有胆敢染指之人,必将抄其全家!”张易严肃地说,目光扫过满堂文武百官。

“下属领命!”众人齐拱手回应,张易说完便命众人退下,临别时叮嘱他们商定学校开设的详规。

虽然自己是主公不虚,但不能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否则要群臣何用?

他也有自己的计划要去执行。

随后,刘伯温和张易进入内堂继续商谈此次贸易所得。

同时李严也带着任务离开了,由于时间紧张,他只是与荀彧匆匆一言,便离开宛城。

至于剩下的人员,则全被荀彧留下,坚持要大家一起讨论出章程后才能离去。

“主公,袁术赠予的一百万石粮食正运送至南阳,军备也分批供应给了各部。”

刘伯温简明扼要地汇报。张易点点头。

实际上,召刘伯温前来并非仅为此事。关于蔡琰同意嫁与他,并定于五个月后完婚一事,虽然还有时间,但必要的准备工作仍需立即着手。对此一窍不通的张易,便交由刘伯温负责,后者闻此事满眼皆是欣慰与兴奋之色。

主公成婚,尽快育有子嗣,对于稳固势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今战乱时期。若张易不测,南阳上下文武官员何以继?早日成婚,生育后代,显然有利于南阳的安全稳定。

“主公放心,属下定会将一切打点妥当,不至折损主公脸面。”刘伯温自信满满地说。

接着,张易提到了改进过的造纸技术:“我已经派出五百名锦衣卫负责守卫工匠监。此技术虽终将传播出去,但在眼下须严格保密,吸引四方贤才正赖于此!”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