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片原始的荒地,一间屋子都没有,有一些杂乱的树,更多的就是杂草丛生的荒地。赵书吏大手一挥:“这就是你们以后住的地方。接下来我会告诉大家流放的管理规定,大家都听好了。”
“第一,各家的屋子自己建,这些树应该够你们这几十人修房子了,修好后我会再来登记,以后就是你们自己的。”
“第二,每个成丁今年要完成一亩地的开荒。地址你们自己选,只要是村里的范围都行。每亩地每年需上缴两石粮食。以后每年递增一亩,如果连续五年考评都合格,就可以转为良民,以后这些地都算你们的,每年只需要交三成粮税。”
众人哗然。这里的成丁是指年满十五岁的成年丁口,包含女性。但大家议论的不是女子也算在内的问题,而是众所周知,一亩地一年收成正常也就两石多点,运气不好还不到两石,全都交了他们吃什么?但另一方面,这诱惑也很高,只要五年就可转为良民,他们以为这辈子都是犯人身份了,以前没听过几个流放犯还能回去的,但做了良民,说不得还能以良民的身份回到京城。
赵书吏继续道:“大家别急,我知道一亩地的收成是多少,但这是岭南,只要你够勤奋,水稻和小麦都可以一年两熟,一年两石并不高。”
大家听到这又渐渐平静下来,赵书吏继续往下说:“第三,每年都有1~3个月的苦役要服,妇孺老弱也可以用银钱代役,呵呵。而每年不能完成开荒和上缴粮食任务的,也会罚做苦役,严重者直接调去苦役营,就别想回来种地了。”
这是震慑那些妄图偷懒的,有些无赖觉得反正我都流放了,不缴粮又不至于杀头,你还能怎么办?再流放一次吗?
“第四,平时不可以出村。这四个官兵也会住在村里,负责巡管你们平时的工作,每人每月只能出村一次购买生活物资,当天来回,且必须提前和他们申请报备,我和王典吏每个月也会来巡查一次。另外,现在你们什么都没有,每人可以跟官府借五斗粮食和一亩地的种子,以及一种农具,这些明年都是要还的。现在,需要借粮种的人到我这登记。”
别以为可以出村一次就能逃跑,你家里人又不能全都出去,就算你是一个人,老家还有族人吧?要是不想牵连族人,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回来。而且就算跑了,你又没路引,去哪都是黑户。
赵书吏从牛车上拉出一个板子和纸笔,就着粮食袋子开始记录。
这肯定是都要借的,不然拿手开荒啊。大家纷纷围上去,四个兵丁出来让大家排队,温月本来就站在前面,眼疾手快的抢到了第一个。
季家人还在发懵呢,就看温月已经排到第一个登记的位置,季父也赶紧站到她旁边,一起报备自己家的情况。
其实各家的情况已经登记过,现在只需要在每户后面再写上借的东西和数量,按个手印就行了。他们一家人13口,小孩不算,领了10个人的粮和种子共六石,还挺沉的,农具也是搭配着选了几种,好不容易才挤开人群搬出去。
稍走远些,大家停在一棵大树下,围着商量接下来怎么做。
季父说:“首先就是选地方。要选适合开荒成农田的地,还得有水源,建房子的宅基地最好不要相隔太远。”
温月也道:“先选农田的地方吧,每年递增一亩,要有足够扩展空间,我们选好就先圈出来免得和人撞了,再在附近选宅基地就行。”
季父点头:“老大你们三个体力好,先把整个村子跑一遍看看地形,注意找水源。我们就在这守着东西等你们。”
大哥几个点点头,分了一下方位,左右中各一个人分开跑了。
好在天气不错,大家原地等了半个时辰,他们就前后回来了。
大哥去的是左边,也就是村东,那边靠近前一个村子,中间隔了个小山包,很矮,估计也就两三百米高那种。可能是山坡顺下来的原因,那边的地势比较高,有一定坡度,但还算平缓。大哥觉得还不错。
二哥去的是中间,他脸带喜色的说,往那边走两刻钟左右有条小河,我们要种地肯定需要水,他也觉得不错。
三哥去的是村西,他说村西地势平坦,开荒只需要砍掉一些树和杂草就行,他也见到了那条河,从村西中间流过,取水非常方便。
温月一边听他们描述,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出一个简易地图,然后看向季父怎么选。
季父沉思了一会,最后道:“安全第一,我还是觉得地势高些的村东好,看月儿这图,河流不是半途冒出来的,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