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局势骤变
建安二十四年冬,许昌城内,一片肃杀之气。林小羽站在自家府邸的庭院中,望着那阴沉的天空,心中隐隐不安。自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整个天下局势便如狂风骤起,波谲云诡。
“主公,荀彧大人求见。”管家匆匆走来,低声说道。
林小羽微微一怔,旋即说道:“快请!”
不多时,荀彧那略显憔悴的身影出现在庭院之中。林小羽急忙迎上前去,拱手道:“文若先生,许久不见,先生可好?”
荀彧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尚可。只是这局势愈发紧张,彧心中忧虑,特来与主公商议。”
两人在亭中坐下,林小羽屏退左右,问道:“文若先生,如今关羽势大,曹操想必焦头烂额,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荀彧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曹操虽遭重创,但根基仍在。如今他一面派人联合孙权,欲夹击关羽;一面调遣徐晃等将领,准备与关羽正面交锋。而孙权那边,周瑜新丧,鲁肃主政,此人主张联刘抗曹,但孙权心思难测,恐已被曹操说动。”
林小羽微微皱眉,道:“若孙权与曹操联手,关羽危矣。荆州之地,恐也将陷入战火。”
荀彧点头道:“正是如此。主公,我们需早做打算。如今我们在许昌虽有一定势力,但曹操对我们也多有防备。一旦局势有变,我们该如何应对,还望主公深思。”
林小羽沉思片刻,道:“我本欲在许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举推翻曹操。但如今看来,这局势变化太快,已容不得我们按部就班。文若先生,依你之见,我们能否在许昌城内发动一场政变,先控制曹操,再图大业?”
荀彧闻言,脸色微变,说道:“主公,此事万万不可。许昌城内,曹操亲信众多,且防备森严。我们若贸然发动政变,胜算极小。一旦失败,我们将万劫不复。”
林小羽长叹一声,道:“那依先生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荀彧沉思良久,说道:“彧以为,我们可先派人前往荆州,与关羽取得联系,告知他曹操与孙权的阴谋,让他早做防备。同时,我们在许昌城内继续隐忍,等待时机。若关羽能成功抵御曹操与孙权的夹击,那我们便可趁曹操元气大伤之际,再做打算;若关羽失利,我们也可提前做好撤退的准备,保存实力,另寻他处发展。”
林小羽思索片刻,觉得荀彧所言有理,便点头道:“好,就依先生之计。我这就派人前往荆州。至于许昌这边,还需先生多多费心,密切关注曹操与孙权的动向。”
荀彧拱手道:“主公放心,彧必竭尽全力。”
送走荀彧后,林小羽回到书房,开始思索下一步的计划。他深知,此次局势的变化,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能把握好时机,他或许能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若稍有不慎,便可能粉身碎骨。
就在林小羽沉思之际,一名侍卫匆匆走进书房,呈上一封密信。林小羽打开密信,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信中写道,曹操已决定亲自率军前往樊城,与关羽决战,而许昌城内的防守力量将有所减弱。
林小羽心中一动,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他想,既然曹操要亲自出征,许昌城内防守空虚,那这岂不是一个发动政变的好时机?虽然荀彧之前劝他不要贸然行动,但此时机会难得,若错过,不知何时才能再有这样的机会。
林小羽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心中天人交战。他一方面担心政变失败,导致自己和手下的兄弟们性命不保;另一方面又不甘心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林小羽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他立即召集手下的核心将领,包括赵云、典韦、许褚等人,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们。众人听后,皆是一脸震惊。赵云首先说道:“主公,此计太过冒险。许昌城内曹操的势力根深蒂固,我们贸然发动政变,恐怕难以成功。”
典韦也点头道:“子龙所言极是。主公,我们不能拿兄弟们的性命去冒险。”
林小羽看着众人,目光坚定地说道:“我知道此计风险极大,但如今机会难得。曹操亲征樊城,许昌城内防守空虚,这是我们推翻曹操的最佳时机。若错过这次机会,我们不知还要等多久。我意已决,此次行动,我将亲自带队,与曹操决一死战!”
众人见林小羽心意已决,也不再多言,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林小羽一同行动。于是,林小羽开始着手制定详细的政变计划。他将手下的兵力分成几部分,分别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