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暗流涌动
建安十二年,寒冬的风如刀刃般割过邺城的大街小巷。林小羽站在府邸的庭院中,望着天际的阴云,心中却如这冬日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自官渡之战后,曹操势力如日中天,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其掌控之下。但林小羽清楚,这看似稳定的局势下,各方势力正悄然布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主公,荀彧大人求见。”管家匆匆走进庭院,打破了林小羽的沉思。
“快请!”林小羽整了整衣衫,快步向会客厅走去。
荀彧身着一袭深灰色长袍,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见到林小羽,他微微拱手:“林公子,许久不见。”
“文若先生,今日前来,可是有要事相商?”林小羽向来敬重荀彧,深知他此来必有深意。
荀彧微微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此乃从荆州传来的消息,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
林小羽接过密信,快速浏览了一遍,心中一惊:“这诸葛亮之才,我早有耳闻。刘备得他相助,如虎添翼。”
荀彧神色凝重:“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如今他辅佐刘备,恐怕会对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林小羽陷入沉思,历史的轨迹似乎正按照他所熟知的方向发展,但他来到这个时代,本就是变数。他抬眼看向荀彧:“先生认为,我们当如何应对?”
荀彧沉思片刻:“如今曹操丞相正忙于平定北方残余势力,对南方暂且无暇顾及。但刘备在荆州日益壮大,不可不防。依我之见,可先派人前往荆州,探听虚实,同时加强与江东孙权的联系。”
林小羽点头表示赞同:“先生所言极是。我这就安排人手前往荆州。至于江东那边,还需先生修书一封,我派人送去。”
荀彧应下,又与林小羽商讨了一些细节,便告辞离去。
林小羽望着荀彧离去的背影,心中暗忖: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自己能否改变这乱世的走向?
与此同时,在荆州的新野城中,刘备正与诸葛亮促膝长谈。
“孔明先生,如今曹操势大,孙权据有江东,我等当如何发展?”刘备眼中满是期待。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微一笑:“主公勿忧。曹操虽强,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已失民心。孙权据江东,历经三世,国险而民附。我等可先取荆州为根基,再图益州,待天下有变,便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
刘备听得连连点头:“先生所言,如拨云见日。只是荆州刘表,乃我宗亲,我又怎能忍心夺他基业?”
诸葛亮轻叹一声:“刘表年事已高,其子刘琮、刘琦皆非守成之主。荆州迟早会落入他人之手。主公若不取,曹操必来。到那时,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主公以仁义为本,为了荆州百姓,也当早做打算。”
刘备沉思良久,最终点头:“先生所言极是。一切皆听先生安排。”
在江东的柴桑,孙权正与周瑜在帅府商议军情。
“公瑾,近日听闻刘备请得诸葛亮出山,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孙权眉头微皱,一脸忧虑。
周瑜神色冷峻:“诸葛亮素有奇才之名,他辅佐刘备,恐怕会成为我江东的心腹大患。”
孙权握紧拳头:“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周瑜沉思片刻:“曹操虽在北方忙于战事,但他迟早会挥师南下。如今刘备在荆州,若与曹操联手,我江东危矣。当务之急,是与刘备建立联盟,共同抗曹。”
孙权微微点头:“我也有此意。只是不知刘备是否愿意与我们联盟?”
周瑜微微一笑:“刘备如今势单力薄,他也需要我们的支持。我愿亲自前往荆州,与刘备商议联盟之事。”
孙权大喜:“有公瑾前去,我便放心了。一切事宜,皆由公瑾做主。”
在这各方势力积极谋划之时,林小羽也在邺城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他一面安排人手前往荆州,刺探刘备与诸葛亮的动向;一面挑选精兵强将,加强邺城的防御。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在现代所学的知识,改进了一些兵器和战术。
“主公,新打造的诸葛连弩已经完成,您要不要去看看?”负责兵器制造的工匠前来禀报。
林小羽闻言,立刻起身前往兵器库。只见一架崭新的诸葛连弩摆在眼前,比起传统的连弩,它的设计更加精巧,射速更快,射程更远。
林小羽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有了这诸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