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现代魂 第159章:巴蜀风云起
林小羽站在营帐中,眉头紧锁,手中紧紧握着一封刚刚收到的密信。赤壁之战大胜后,天下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封密信,又将他卷入了一场新的风云变幻之中。密信是来自荆州的诸葛亮所写,信中提及益州刘璋暗弱,张鲁在北虎视眈眈,益州局势岌岌可危,刘备有意谋取益州,希望林小羽能前往荆州共商大计。
“子龙,收拾行囊,我们即刻前往荆州。”林小羽转头看向赵云,眼中透着坚定。赵云微微颔首,领命而去。对于林小羽的决定,他向来是毫不犹豫地支持。
数日后,林小羽和赵云抵达荆州。刘备亲自出城相迎,脸上满是欣喜之色:“林先生,别来无恙啊!此次请先生前来,实乃有要事相商。”
林小羽与刘备寒暄几句后,便一同来到议事厅。诸葛亮、庞统等一众谋士早已等候在此。众人落座后,刘备开门见山地说道:“如今益州局势不稳,我等欲谋取益州,以图大业,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林小羽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国,确实是成就霸业的根基。只是刘璋虽暗弱,但毕竟是汉室宗亲,若贸然进攻,恐失民心。”
诸葛亮轻抚羽扇,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依我之见,可先派人入蜀,与刘璋交好,再寻机而动。”
庞统却不以为然,他直言道:“此乃妇人之仁!如今正是天赐良机,若不趁此时拿下益州,更待何时?待刘璋缓过神来,加强防备,我军再想进取,可就难上加难了。”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林小羽静静地听着,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历史上刘备取益州的过程充满波折,而此时自己的每一个建议,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思索良久,林小羽开口道:“庞士元所言虽有道理,但也不能不顾及民心。我看可先派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前往益州,向刘璋陈明利害,晓以大义,争取让他主动邀请主公入蜀相助。如此一来,我军师出有名,也可减少百姓的反抗。”
刘备听后,眼前一亮:“先生此计甚妙!只是这出使益州之人,须得有非凡的口才和谋略,不知先生可有合适人选?”
林小羽微微一笑:“我举荐马良。此人智谋过人,口才出众,定能不辱使命。”众人皆表示赞同,于是出使益州之事便定下由马良前往。
马良领命后,即刻准备行装,踏上了前往益州的路途。而林小羽则留在荆州,与众人一起筹备入蜀的各项事宜。
在等待马良消息的日子里,林小羽并未闲着。他深知益州地形复杂,若要顺利进军,必须对当地的山川地理有详细的了解。于是,他四处搜集益州的地图和资料,日夜研究,还亲自绘制了一些详细的行军路线图。
与此同时,林小羽也没有忘记加强军队的训练。他根据现代的军事理念,对刘备的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训练,提高了士兵们的战斗素质和协作能力。
终于,马良从益州传回消息。刘璋果然被马良说服,派法正前来荆州,邀请刘备入蜀相助,共同抵御张鲁。刘备大喜,当即决定亲率大军入蜀,留下诸葛亮、关羽等人镇守荆州。
林小羽随着刘备的大军踏上了入蜀之路。一路上,山川险峻,道路崎岖,但士兵们士气高昂,丝毫没有被艰难的环境所吓倒。林小羽则时刻关注着军队的动向,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刘备出谋划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当大军抵达涪城时,刘璋亲自出城迎接。刘备与刘璋相见,表面上一团和气,互相寒暄问候,但林小羽却敏锐地感觉到,双方之间暗藏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在涪城的宴会上,庞统向刘备进言,建议他趁机拿下刘璋,夺取益州。刘备却认为时机未到,拒绝了庞统的建议。林小羽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也在权衡利弊。他知道,此时动手虽然能迅速夺取益州,但也会引起蜀地百姓的反感,不利于日后的统治。
宴会结束后,林小羽找到刘备,说道:“主公,我理解您的顾虑。此时动手虽易,但后患无穷。不如暂且隐忍,等待更好的时机。”
刘备点头道:“先生所言,正合我意。我刘备以仁义为本,若因一时之利而失信于天下,岂不是得不偿失?”
于是,刘备在涪城暂且安营扎寨,与刘璋表面上维持着友好的关系,暗中却在等待着时机。林小羽则利用这段时间,深入了解蜀地的风土人情,与当地的一些贤才名士交往,为日后治理益州打下基础。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