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古代深山我靠挖野菜发家致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3章 吃糖自由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几个娃子也不许他们再四处跑。

吃饭的时间也跟着改了。

早上趁着天还没亮就起床,做好饭食烧好一天要喝的水。

等晚上天黑之后,再生火做饭。

每顿饭都做的小心翼翼,生怕燃烧的烟火被人发现。

而现在,还要担心他们两口子发疯,更是睡觉都不踏实。

何春花可没有想这么多,这两天天天被拘束在这三寸之地,哪儿也不能去。

别说她了,连圈里的那几只鸭子都呆烦了,时不时要扑腾翅膀嘠两声。

所以,何春花就起了心思捣腾新吃食。

在两个月前,何春花带来的那一小罐白糖就已经吃了个干干净净。

那时候她就提议做点麦芽糖。

然而,除了几个娃子和李满仓,没有一个人同意。

且不说她能不能做成功。

这做麦芽糖所需要的米和麦子,那都是他们一大家子的口粮,哪能让她这样嚯嚯。

眼下虽然米已经快见底了,但是他们新得了两大袋麦子。

而且再过三个月,田里的麦子也能收割了,又加上他们囤了不少干菜。

囤的物资眼看着越来越丰富,吃食没那么紧缺,反对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当然,李老头例外。

但是,何春花早在这几个月练成了一张百毒不侵的脸皮。

无论李老头说什么,她都是嘿嘿一笑,点头应下,转身照样我行我素。

久而久之,李老头也只好走远点。

主打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他们俞州这边,种植的是糯稻,寻常人家大多卖了换钱,留一点口粮配着红薯土豆的一起,勉强够一家子吃饭。

哪里还舍得拿它去做可有可无的糖。

所以,哪怕这种糯稻适合做麦芽糖,会做糖的人也并不多。

从何春花支起摊子要做麦芽糖开始,二娘三郎还有多宝几个娃子就寸步不离的跟着她。

个个都是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

直到何春花说了好几次没那么快做好,几人才又安安心心读书识字去了。

麦芽糖也是何春花小时候为数不多的零嘴之一。

甜丝丝儿的,还带着麦芽的香气,除了粘牙基本上没什么缺点。

等把麦子用清水浸泡一天一夜,就倒入铺了纱布的簸箕里。

然后将麦子均匀的铺在纱布上,再用干净的松树枝沾上水,撒在麦子上。

然后盖上纱布,防止灰尘掉落,也起一个保湿的作用。

接下来就是等着麦子发芽。

这个过程要全程避光,晒过太阳的麦芽会有很重的青草味儿,口感不好。

还要每天都注意洒水,让它保持湿润。

差不多等个五六天,麦芽从嫩黄色变成嫩绿色,就可以开始熬糖了。

先把提前泡过的米煮熟,再把洗干净的麦芽切碎,和放凉的米饭拌匀,等它发酵一晚。

然后过滤出残渣,将汁液放入锅里,大火熬煮糖水。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停的搅拌,防止粘锅。

好在这种力气活儿,何春花一向都是让李满仓去做,累不着她。

等透亮的汁液逐渐变得混浊,锅里起了大泡,麦芽糖就熬好了。

几个娃子早就在旁边吸溜着口水。

一个个眼睛直愣愣的盯着锅里瞧。

将将等麦芽糖变冷快要凝固,何春花就赶紧用筷子给他们一人做了个搅搅糖。

几个小孩舔着糖汁,各个都是眉开眼笑。

然后又给大郎和他们这几个成年人冲了一碗糖水。

甜了嘴的李老头也不说何春花浪费粮食了,一口接一口,吸溜的停不下来。

别人都在逃难挨饿,而他们却躲在山里吃肉喝糖水,说出去谁敢信?

一连忙活了七八天,才得了这么小半罐糖。

赵氏深知这麦芽糖有多么来之不易,避着几个孩子,抱着罐子跑到山洞最里头,仔仔细细藏好了。

这才出来安安心心接着喝糖水。

锅底沾的糖何春花也不浪费。

等喝完了糖水,又用炒好的米做了个糖糕。

平时过年都难得吃上的糕点,今日却吃上了。

不只是几个娃子,何春花也乐的牙不见眼。

在现代,这种没放花生芝麻坚果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