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古代深山我靠挖野菜发家致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6章 建房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他们只需要去山脚下那几块麦地,并不进村。

而且路上的尸体已经被李满仓清理干净,所以大牛也就不会像之前那样,想到那些画面就崩溃。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问了下山下情况如何,听到李满仓说荒无人烟,也跟着放下心。

至少尸横遍野的地方,很少有人敢踏足,再加之现在地里也没什么粮食,更不会有人跑进村。

所以,村里如今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自从上次差点吃大亏之后,他们已经完全歇了心思再下山。

不是每个人都跟李满仓一样,可以扛着把斧头健步如飞。

小心谨慎才是正理。

有了现成的麦秆,几个人也不再犹豫。

为了节省时间,一起把剩下的拖了回来。

然后就大大小小一群人,一起挖黄泥挑回来。

李老头负责把黄泥和麦秸和匀,做成泥砖晾晒。

山上最不缺的就是土,所以挖泥巴费不了多长时间。

他们就地取材,又加上人多,也不过花了五天的时间,李老头就说差不多了。

做房子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就连多宝两个向来淘气的娃子,干起活来也一声不吭。

黄泥备好,李老头继续做泥砖,其他人开始挖地基。

在做房子的前一晚,他们一群人就已经商量好了,房子只做一个。

到山上住着只是暂时性逃难,终究有一天他们会下山去的,所以没必要做好几个。

而且一群人在一起住了半年了,每个人都分工协作才把日子过好。

不说粮食,就是一片布都是一起用的,早就掺杂不清,哪里还需要分彼此。

何春花会折腾各种新鲜的吃食,帮他们囤积了不少口粮,这是李老头一家欠缺的。

而李老头一家又是种地的一把好手。

不管是菜园还是麦地,风雨无阻的一天跑两趟。

要不是他们,就凭何春花和李满仓两个,怕是要颗粒无收。

刘氏和赵氏婆媳两更不用说。

里里外外每天收拾的利利索索,几个娃子的新衣服都是她们用葛藤织布做的。

柳大夫肯定也不会把他一人丢在一边,他们还指望看他和李老头斗嘴,而且几个娃子读书识字都靠他。

所有人都默契的没提分家这事儿。

患难见真情,这半年的相处,他们早就是密不可分的亲人了。

所以他们就在坎下,山洞的一侧,拿草木灰画了线。

另一侧是茅房,他们可不想天天被屎尿屁的味道包围。

做的房子不需要多,只要6间房子用来一大家子睡觉就行。

何春花这一家两间,李老头这一家三间,再加上柳大夫一间。

至于平时生火吃饭,还是在山洞里。

他们的粮食和各种重要物品,都放在这处。

就算哪天山上再起大火,或者有人闯上山,他们只需要抱着被子逃进山洞,再撤掉坎下的木梯就行。

山洞起码不会被火烧塌了。

每天大部分的时间,还是以这个山洞为主。

至少有人在这处活动,蛇虫鼠蚁不会太猖獗,粮食之类的也不会有损失。

柳大夫其实提过,他一个人住山洞就行,不用单独为他起一间房。

却被所有人拒绝了。

这山洞平日你来我往的,没有半点隐私可言,住着肯定不方便。

而且山洞阴暗潮湿,住久了风湿关节炎这些毛病都会出来。

打从做房子这天起,最忙的就是李老头。

他又要做泥砖,还要防止这群不省心的人偷工减料,地基挖不好。

其实也不怪李老头操心,实在是这一群人,除了他,其他人都是两眼一抹黑。

这辈子就没做过房子……

再加上这挖地基可比不得开荒,那挖的坑可得有大半个人高,着实费力气。

光这地基挖好,他们就花了七八天的时间,每个人手上都打了泡起了茧。

等地基这事儿完成,李老头也把泥砖做的差不多了。

然后就把泥砖一层层垒上去,每块砖直接拿新鲜的黄泥做粘合剂,让墙面没有缝隙且牢固。

李老头带着他们干了一天,见着每个人都学会了,这才放下心。

于是,他又开始用木头做门窗桌椅板凳。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