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的罪名而挽留他,至少也会让他平安的归隐山林。此刻在震惊之下,他竟是神奇的清醒起来,惊诧自己何以忘记了招贤馆那段日子里耳闻目睹的无数故事,国君与卫鞅意气相投,举国相托,立誓变法,又为何能阻挠卫鞅依法治吏?渭水草滩一次斩首七百余人,国君尚鼎力支持,不怕担“暴君”恶名,如何能为他赵亢一个县令变了章法?猛然,赵亢心念电闪,想到了杀一个象自己这样的贵族名士出身的县令,可以震慑贵族反对变法的气焰,而绝不会激起国人的动乱。安知卫鞅不是处心积虑的寻找这样一个警世钟?自己硬邦邦的撞上来,人家岂有不敢杀之理?
赵亢深深的懊悔,长吁一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两行眼泪便断线般滴答下来。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赵亢兄尽可视卫鞅为刻薄酷吏。”卫鞅一拱,转身大步出门。
“且慢!”赵亢猛然醒来,颤声招手。
卫鞅转身,冷冷问:“还有事么?”
赵亢泪流满面,“能,能否让我见长兄赵良,最,最后一面?”
卫鞅不假思索,“不能。举国同法,庶民人犯何曾见过家人?”
赵亢顿足捶胸,“卫鞅,你好狠毒!上天,会惩罚你的——!”
卫鞅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两天后,渭水草滩的刑场又一次堆成了人山人海。这次,庶民们已经没有了上一次的恐惧,人人都在兴奋的议论着十三名人犯。上次刑杀的七百名人犯中,大多数还是庶民百姓,而这次这些待死之人,却都是秦国赫赫有名的显贵族长。最令庶民们激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