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宋朝当暴君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35章 大宋金融之辩(第二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以为汪侍郎说得有道理。”

这时,支持放开民间私营借贷的官员们纷纷站了出来,说道:“臣等也以为汪侍郎言之有理。”

这些官员,有银行的,有六部九卿,有开封府衙门的,还有翰林院。

还有一部分官员,没有站出来,明显是反对的。

当然,宰执们都没有站出来。

“臣倒是认为,汪侍郎所言有理,却过于片面。”

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前不久刚跟着赵官家回京的范致虚。

范致虚在西北待了十二年,就算不会打仗,这十二年的经历,在军政中威望也已经极高。

更别说他在宋徽宗崇宁年间就已经是兵部侍郎,又做过刑部尚书,宣和年间更是尚书左丞,也就是蔡懋的位置。

范致虚又以学问渊博而闻名。

他在大宋的威望和影响力可不容小觑,无论是民间的读书人,还是地方的官员,都对他赞叹有加。

此番范致虚回来,有兵部尚书衔,又有翰林学士承旨的官位。

翰林学士承旨是什么官呢?

学士院的官。

学士院是两宋时期,皇帝私人秘书处。

文官太中大夫(从四品)以上、武官观察使(正五品)以上除授草制、诰,立皇太子、后妃,封亲王,拜相、枢密使、三公、三少、使相、节度使草制,统由皇帝宜召学士院翰林学士典掌,且不经中书门下(三省宰执)。

所以,翰林学士又有“内制”之称,相当于“内相”。

虽然没什么权力,却是天子近臣。

范致虚一回来,就进了学士院,没有人知道其中缘由。

但是范致虚自己却非常清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