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根谭的智慧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2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望,所以他们得承受这两种欲望的激烈冲突,他们比庸人、小人多承受一份根本的人生痛苦。只是他们最终能以精神欲望居于主导地位,达到一种有伟大包涵力的崭新的心理和谐。这种有伟大包涵力的崭新和谐,就是孔子说的“安贫乐道”。

庄子在《外物》篇中有段耐人寻思的文字,庄子说:“沉静可以调养病体,摩摩擦擦可以延缓衰老,宁寂安定可以止息内心的急促。虽然如此,像这样,仍是操劳的人所务必要做到的,闲逸的人却从不予以过问。圣人用来教化天下的办法,神人不曾过问;君子用来治理天下的方法,贤人不曾过问;小人用来敬合于一时的办法,君子也不曾过问。”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念净境空 人心真境

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丝竹:乐器。

茗:茶水。

形释:形是躯体,释有解脱的意思。

游衍:逍遥游乐。

人只要在内心维持一种真实的境界,没有音乐来调剂生活也会感到舒适愉快,不需要焚香烹茶就能使满室散着清香。只要能使心中有真实感受,而且思想纯洁意境空灵,就会忘掉一切烦恼超脱形骸困扰,如此才能使自己逍遥游乐在生活中。

一天,孟子和梁惠王在一个池溏边观景。梁惠王环顾着周围的鸿雁麋鹿,面呈得意之色,对孟子说:“有道德的人也享受这种快乐吗?”孟子回答说:“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够享受这一种快乐,没有道德的人,即使有这种快乐,他也享受不了。”——有德者方能有乐。人生的快乐有多种,但归根到底,真正的能使人感到充实的快乐,应该是那种无所挂碍的精神的舒展,是那种了无愧怍的心灵的放松,是那种胸怀坦荡的乐天知命。

《列子·天端第一》援引《黄帝书》中一段话来阐明了“心境恬淡,绝虑忘忧”的本源。

《黄帝书》说:“形体动不产生形状,却产生影子;声音动不产生声音,却产生回响;‘无’动不产生‘无’却产生‘有’。”有形之物,一定会终结。天地会终结吗?和我一样一同终结。终结有一个完尽吗?不知道。‘道’终结于本来没有开始,完尽于本来不长久。有生之物就回到本来没有生。有形之物就回到本来没有形。没有生,不是本来不生;没有形,不是本来没有形。生物,从理论上说是一定要完结的。要完结的不能不完结,正如生物不能不产生一样。却想使它永远生存,停止它完结,这是对规律的不理解。精神属于天,形骸属于地。属于天的清而散开,属于地的浊而凝聚。精神离开形骸,各自回到本处,所以叫它为鬼。鬼的意思是回归,归回到它的老家。黄帝说过:“精神回进门里,形骸复归旧居,我还有什么存留?”

俗观纷纷 道观是常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道眼:超乎寻常的眼光。

天地间的万物,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感情,以及世界上不断发生的种种事情,如果用世俗眼光去观察,就会感到变幻不定令人头昏目眩;如果用超世俗的眼光去观察,就会发现事物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可见不论对人对物或对事,只要能以大公无私的平等态度去对待,又何必要有分别?何必要有取舍呢?

《庄子·徐天鬼》中说:“才智聪颖的人没有思虑上的变易与转换便不会感到快乐,善于辩论的人没有谈说的话题与机会就不会感到快乐,喜于明察的人没有对别人的冒犯与责问就不会感到快乐,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外物的局限与束缚。”

招引贤才的人从朝堂上开始建功立业,善于治理百姓的人以做官为荣,身强体壮的人不把危难放在眼里,英勇无畏的人遇上祸患总是奋不顾身,手持武器身披甲胄的人乐于征战,隐居山林的人追求的是清白的名声,研修法制律令的人一心推行法治,崇尚礼教的人注重仪容,不求仁义的人看重人际交往。耕夫没有除草耕耘的事便觉内心不安无所事事,商人没有贸易买卖也会心神不安无所事事。百姓只要有短暂的工作就会勤勉,工匠只要有器械的技巧就会功效快、成效高。钱财积攒得不多但很贪婪的人总是忧愁不乐,权势不高不大但私欲很盛的人便会悲伤哀叹。依仗权势掠取财物的人,一遇时机就会有所动作,不能做到清静无为。这样的人就像顺应时令次第一样地取舍俯仰,不能够摆脱外物的拘累,使其身形与精神过分奔波驰鹜,沉溺于外物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