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智弈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发展走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分众传媒在2006年1月以亿美元成功整合聚众传媒。正是分众传媒对框架传媒这起收购案,使胜利的天平迅速倒向了分众传媒,从股东到管理层都普遍认同这起联合的价值。这对后来分众收购聚众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同时也触发了分众随后更大、更广泛的行业并购与整合的举措。

第四,收购方及被收购方对该次收购的结果都非常满意

这起收购完成之后,分众传媒的股价在纳斯达克一路飙升,截止到2006年5月6日,分众传媒的股价已经从收购时的20多美元,一举超越了60美元。到2006年年底,当这起收购案的相关各方已经可以开始行权退出时,分众股价已达到每股80美元。被收购方框架传媒,由于2006年全年的业绩出色,实际成交价格随着分众股价的上涨已远远超过了当时宣布的亿美元。框架传媒的投资方、原股东(包括被框架收购的8家公司的股东)和员工无一例外地对该起收购非常满意。

从分众传媒的角度出发,仅仅以3960万美元现金及部分股票的代价获得了中国电梯平面媒体将近90%的市场份额,其公司市值也随着股价上扬而翻了近4倍—— 2006年子公司框架传媒为分众传媒贡献了20%以上的利润,成为刺激分众股价一路上扬的关键因素之一。分众传媒对于框架传媒的收购获得了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其公司股东也对这次收购非常满意。

相对于国际上企业间并购案70%的失败率,该起收购案的成功意义尤为突出。因而此次收购案堪称一场“没有输家的博弈”。

江南春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收购框架,是一次战略层面上的打造。”从表面上看,收购框架传媒只是使分众在原有的广告网络基础上,又新增了高档公寓平面广告媒介资源—— 框架传媒集中于公寓受众,而分众定位于写字楼受众,二者相得益彰;分众的液晶广告屏在电梯间,而框架传媒的广告框在电梯轿箱内,两种方式也有很强的互补性。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收购框架成为分众传媒打造“户外生活圈媒体群”关键性的第一步。

一起并购案,改变行业格局(3)

正是有了对框架传媒的顺利整合,电梯广告“三国争霸”的局面即刻瓦解,江南春和他的分众传媒也从这起收购案中获得了鼓舞与信心。于是毫无悬念地,就有了随后对聚众传媒的“二度整合”,以及之后分众对于凯威点告、好耶广告的整体收购等一系列的大手笔。从某种意义上说,收购整合在分众已经成为了一种长期的战略,甚至是一种商业习惯,而这正是起源于框架、分众的第一次握手。

至此,我们已经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春会在即将敲响纳斯达克开市钟声的前一个小时,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急不可待地给谭智打了那个“神秘电话”。

商业楼宇广告二分天下

在介绍框架传媒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分众传媒以及商业楼宇广告市场的发展。

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专门从事楼宇视频广告业务,发起人是江南春。早在1991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时,江南春就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专业从事广告代理业务。1994年江南春正式成立了永怡广告公司。在广告代理行业打拼了十来年,江南春积累了“第一桶金”,也发现了广告代理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到2002年时,我明显感到广告代理行业的利润在趋缓。虽然我们在国内已经属于竞争力非常强的公司,但是行业利润总体下降的趋势已经不可遏制了”。

代理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中应该属于什么位置?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江南春萌生了要做一个自己可控的“媒体”的想法。

这个媒体应该满足四个条件:

首先,它应该能够运用新的科技手段,使媒体的表现力产生巨大的突破;

其次,这个媒体一定是一个分众型媒体,面对特定的受众群,帮助广告主把信息精确地传达给他想要的受众;

再次,它能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下让受众独享广告时间;

最后,它需要对受众有一定的强制性。天生喜欢看广告的人是不存在的,除非这个广告正好出现在受众眼前,它要具有视觉上的强制力,或者处在比看广告更无聊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候,广告就在人的面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强制性。

当江南春沿着这个思路来思考他的商业模式时,很快就想到写字楼内的视频广告。关于楼宇视频广告,有报道称这是江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