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天读懂经济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部分
书签 书首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三个博士有一套

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套书稿,我读得津津有味。

后来朋友问我读后感,我说挺棒,朋友说,你顺手写个序吧,我瞬间明白中了博士的计,看来,学士还真干不过博士。

三个博士,各有一套,他们用家长里短的方式谈深奥的经济学、博弈学和心理学。目的是让你先把书买下,看进去,再像他们一样进步。这属于哪个学科我说不好,只是知道现在上网斗地主的远比读书的多,问题的关键是翻书不如亮牌刺激,所以这样写书的用心也有趣。

晒几章题目,不愁你不动心:

GDP——你和邻居王太太谁家更有钱?

消费税和营业税——一颗成品钻石里含多少税?

鲶鱼效应——“第三者”可以让婚姻甜蜜?

——以上选自《三天读懂经济学》

博弈论的基本假定:大家都是明白人

旅行者困境——聪明反被聪明误

情侣博弈——春节应该回谁家过?

——以上选自《三天读懂博弈学》

换位思考——如果让你来做面试官

旁观者心理——把热销的假象变真相

巧拍“马屁”——奉承别人也要懂技巧

——以上选自《三天读懂心理学》

好玩不?

三天读懂是吹牛,不然三人也不必熬成博士都戴上眼镜才凑齐了出书。不过有一点可以说,用大白话说专业理论是最难的,容易露怯。

有一次我采访十几位顶级数学家,一个三年级孩子问,0�9999999999……无限多和1是什么关系?大数学家说就是你叫小胖子,出去撒了一泡尿,回来还叫小胖子。现场一片大笑,觉得这个回答妙极了!结果节目一播出,我们收到一麻袋信,痛斥大数学家比喻不当,不是用词不当,而是数学理论上如此比喻不当。有较真儿者寄来一尺厚的演算稿来论证。所以用专业的话说专业的事是保险的,可称为“专家”,而用通俗的话说专业的事还不出错,就可称为“大家”。

三个博士书一推出,称号随即会拍马而到,或贬或损,亦夸亦赞,天知道!

最后讲讲我的阅后心得:

买其中一本或三本都要?这是经济学。

你越让我买我越不买!这是博弈学。

买,还是不买?这就是心理学。

崔永元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打开一扇了解经济学的窗(1)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生活现象,也会面临不计其数的决策判断。比如当遭遇裁员危机潮时,你是否会想过为什么每个公司都这样,这状况会持续多久,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当选择住宅时,是要离工作地点近房价却很高的房子,还是房价很低但上班路程很远的地方呢?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和现象,我们都需要有一种可以终生受用的思维方式和决策依据。经济学家的思维方法就是其中已经综合化和理论化的一种,它可以让你观察现象时更加深入全面,作出决断时更加冷静理性。

在学会经济学家的思维之前,我们必须先对其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以及对经济学基本内容的明了。而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经济学的典型分析方法

每到春节时,你是不是都在为火车票难求而烦恼奔波。对此,社会学家也许会觉得是政府失责,而经济学家则认为这是合理存在的结果,它同样彰显着一种秩序:无论结果如何,它终究会自己解决的:总有一些人买到票顺利到达目的地,一些人转向其他交通方式,一些人改成其他站点或时间出发,一些人放弃,还有一些人通过逃票或向黄牛党买高价票等。无论对于个人来说是怎样的结果,对于整体来说,事情是市场自己解决了。也就是说,市场其实是在无序中体现了一种有序,而这种有序就是我们所要分析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序?最终是哪些人可以得到票而哪些人得放弃?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外在强制力量可以改变这种秩序吗?所有我们身边发生的内容,用经济学来看,认识就会不一样。那么,经济学家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呢?

简单的说,首先,为解决问题,经济学家会构建一个模型,然后通过科学方法搜集数据进行检验,验证无误后就可以以此寻找正确答案了。我们可以试着模拟一下这个过程。

比如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仁和中学的学生比黑银中学的学生考上大学的比率要高很多。那

书签 书首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