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机变诡异的中国古代权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时,农民起义的烈火已经烧遍全国,秦王朝已危在旦夕。赵高一面与起义军讲和,以求割关中之地自立为王,一面对秦二世采取断然措施,企图杀帝篡位。赵高派女婿阎乐率兵冲进秦二世住的望夷宫,用剑指着秦二世说:“你是一个无道的昏君,滥杀无辜,现在天下的人都起来反对你,你自己看咋办吧。”秦二世这时才看清了赵高的真实面目,他吓得目瞪口呆,浑身哆嗦,问道:“我可以见一见丞相吗?”阎乐断然拒绝了。秦二世又请求愿当一个王,阎乐不准。秦二世哭着哀求给他一个万户侯当,阎乐也不准。秦二世彻底绝望了,说:“我带着妻子去当老百姓,总可以吧?”阎乐严厉地说:“我是奉丞相之命来处死你的。”走投无路的秦二世只得拔剑自杀了。

谋害了秦二世后,赵高欣喜异常,他拿过皇帝的玉玺佩在自己的身上,大步走上殿去,准备坐上皇帝的龙椅,登基当皇帝,但刚一坐上龙椅,就感到天旋地转,整个大殿好像要倒塌似的,坐了几次都是这样。赵高没有办法,只好立秦二世的侄子子婴为王。子婴深知赵高的为人,他对赵高早已恨之入骨。他当了秦王以后,就密谋剪除赵高。最后一举诛杀了赵高三族,并暴尸咸阳示众。

子婴仅仅当了四十多天的秦王,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就攻入咸阳,子婴向刘邦投降,秦王朝灭亡了。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一个王朝经历了它的极盛时期而走向衰退时,大都会出现权力和权位分离的局面。东汉后期的外戚与宦官专权,唐朝后期的宦官擅政,明朝的阉宦之祸,在位的皇帝大都受制于权臣。东汉外戚梁冀擅政,9岁的质帝指着他说了一句:“此跋扈将军也!”便被梁冀毒死了。东汉末年,凉州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由他控制起来。不久,袁绍组成讨伐董卓的联军,董卓自料抵敌不过,便纵火焚烧了洛阳,裹挟起刘协逃回到关中。可怜这位皇帝在董卓手下,连奴仆都不如。唐朝的宦官专权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宦官李辅国就曾这样对代宗说:“大家(指皇帝)只管在宫里待着,外面的事情由我来处置。”李辅国之后,又有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执政。鱼朝恩更是骄横无所顾忌,大小事务必须按他的意志办理,如果他的意见被大臣或皇帝否决,他就会大发雷霆之怒,说:“天下事有不由我者耶!”清代史学家赵翼指出:“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所谓倒持太阿,而授之以柄。及其势已成,虽有英君察相,亦无如之何也。”《廿二史札记》卷二○《唐代宦官之祸》。

五 登龙之术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等级森严的社会。《左传》上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森严的等级制度不仅加深了等级之间的冷漠,扩大了权力的距离,而且更导致了群僚之间波谲云诡的宦海风波。这是中国传统官场特有的现象。

读书做官,步入仕途,身居高官显爵,以获取功名,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十年寒窗,苦读儒经,以求荣达,乃是士人最基本的选择。有的人从幼童入庠,皓首穷经,仍是一介布衣,也无怨无悔。一朝登第,便如跃龙门,身价百倍;一旦落第,就连亲属也会鄙弃。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读书求仕进,是一般士人的最佳选择,父劝其子,兄劝其弟,妻劝其夫。宋真宗写有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绘图解人颐》卷一。)把读书的好处说得十分精彩动人。但是仕途路窄,能考中进士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士子都是名落孙山。因此在封建社会里,要想获得功名,除了“读书破万卷”,还需要通过“十年寒窗”以外的各种努力。就连李白这样著名的诗人,自称“不曲己,不干人”,一身傲骨,但其早年为求功名,还是给当时的荆州刺史韩朝宗写了一封求职的自荐信。信中写道:“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扬青云也?”

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选拔制度,汉代主要是乡举里选,魏晋南北朝为九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