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交火也打乱了日军的计划。。…。
看着岸边突然升腾起来的火团。乃木希典恨的咬牙切齿。自己准备了这么多天,付出进200人的代价才摸清了对岸的情况,结果还是被清军发现了,既然偷袭不成,那就职能提前强攻了!于是隐蔽在东岸的日军炮群按照计划想已经暴露的清军阵地和雷场展开炮击,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一团团橘黄色的火焰从东岸升腾而起,一发发炮弹划过天空的刺耳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随即整个大同江战线上,日军实现隐蔽的炮群火力全开,对着对岸的清军展开压制射击。新的大战,拉开了序幕。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日军也学聪明了,就拿这次炮击来说,全线轰击的效率实在不高。单纯的对重点地区集中火力射击效率也不高,为啥呢?原因很简单,清军一般都实现在二线阵地待机,等你炸完了,人家再上去。你的炮击不白打了?而且因为有大同江的阻碍,部队和炮击的协同很那一致。所以效率极低。…。
但是这次日军战术发生了改变,我还是对被选为突破口的地方实施压制,但是除此之外,对从二线阵地向突破口运动的交通线路也进行压制。用持续的炮火将突破口从阵地上分割开,同时通过夜间渗透的办法建立滩头阵地,这样一来,无论从部队突进速度还是从重火力的打击效果上来看都有质的提升,而且在夜间,你想反压制我的炮兵,也很难打准!。…。
面对突然袭击,在沿江防线上的北洋陆军也发生了混乱。除了邵宇所在的地区较为成功的拖延了日军渡江部队的攻击外。。其它多个地区日军前期进攻出奇的顺利,不但在对岸建立了滩头阵地,而且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部队渡江成功。
不过好在聂士成的反应还算迅速。你的炮兵我确实打不准,但是打仅在眼前的日军滩头阵地还是可以的,至于为炮兵指示目标,这个确实有些难度,用迫击炮等小炮将苦味酸炮弹打到附近的树林中为观察哨提供光源是一个办法。但是对于没有可燃物的地方怎么办呢?那就只能用人命去换了,靠近侦察,然后释放信号弹,这几乎是必死的任务。
但是依然有人主动承担,在拿上必要的装备后,义无反顾的跳出战壕,顺着事先挖好的交通壕向着岸边走去,相当多的人还没有靠近日军滩头阵地就被弹片带走了生命,而剩下的人则从牺牲的战友身边冲过去,猫着腰,在弹雨之中尽量隐蔽自己。在一个个弹坑和掩体之间穿行,并在发现日军阵地后,怡然决然的拉响信号弹,伴随着一发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勇士们下一刻就将被弹雨所覆盖。但是他们没有惧怕没有踌躇,伴随着那颗红色信号弹,他们的生命在走向终点的同时,那一个个高大的背影却走向不朽!。…。
下一章将出现某件大杀器~~~。大家可以猜猜是什么。这件东西再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都出现过~~。最后,求支持!!
wqe
看小说请到ww;w。6.;cm;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杀器!!
第二百三十八章大杀器!!
聂士成的补救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面对着密集的炮弹,即使有夜幕的掩护,在堑壕体系没有最终完成前,那些先行突破的日军也伤亡惨重,无力趁着夜色继续扩大战果,双方的炮兵对着对方的阵地不停的轰击,整个晚上都在火炮的轰鸣声中渡过。k 首发更新无数的炮弹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空,将双方的阵地炸的宛如月球表面。但是对于在阵地后方的对方炮兵,双方谁也没办法,毕竟在夜里,谁也不清楚对方的确切方位。
不过乃木希典可不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真正应当紧张的是北洋陆军。日军重火力占有优势,如果炮兵互相压制的话,无疑日军更加占便宜。一旦天亮,北洋陆军为了保障自己重炮的安全,那就必须向纵深撤离,而随着距离的增加,对滩头阵地的压制一定会被削弱。而随着日军逐步在西岸站稳脚跟。。大量的日军在火炮的掩护下源源不断的增援滩头。兵力不足的北洋守备部队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守卫如此漫长的战线,更不要说发动反击了。坚守的结果就是处处是漏洞。。…。
而就在大同江防线出现危机的时候,在牡丹台高地上,日军也发起了进攻。在前一段时间的交战中,双方围绕着牡丹台高地展开激烈的争夺。日军放弃了一鼓作气夺下高地的计划,反而在高地下修建工事并逐渐向山上渗透。而炮兵更是不定时的对山上一阵猛轰。前一段时间因为补给问题,北洋陆军的重炮火力支援强度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