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的他们将一无所有。与其这样,倒不如顺应历史的潮流而动。。…。
至于像依克唐阿这样的满族提督,在经过自己的计算和推演后,他们发现,如果真的开战的话,纵然南洋中立,中枢和他们绑一起也绝对不是北洋的对手。直隶总督李鸿章下辖直隶、山东和辽东。刘铭传是闽浙台三地总督。李翰章是两广总督,还有一个四川总督刘秉璋(在本书中此人继续留任)。当然了。还有李鸿章的门生,徐杰指挥的东北武卫军。
除了北洋所属各省的工业经济和军力实力明显强于其它各省之外,北洋体系还掌控着清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海军战力,在北洋舰队和外洋舰队的掩护下。北洋所属沿海各省的物资和军队完全可以走海路进行调配,这更是身居内陆的各省提督所不具有的优势。更何况,其中的依克唐阿还要做好随时应对俄国入侵的准备。在依克唐阿心中,在关外的几百万满族人的生命可比那个中枢要重要多了。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在各省闷头发展打着自己的算盘的时候。光绪和慈禧却还在为北京城的控制权进行着较量。不是慈禧等人的政治智慧低。而是现在尽在眼前的地方,就有人想要了她的命,即使知道外面的局势有些不正常,慈禧也没有余力去管。更何况,目前在表面上,各省提督还是听话的,至少银子没少给。至于管理权吗?在太平天国之后。各省提督的实权已经过大了。这个局面延续了几十年。慈禧已经习惯了。。…。
本来,光绪和翁同龢两人是绝对不是慈禧和荣禄的对手的。两人无论从政治智慧还是从实力上来讲与后党相距甚远。但是随着一个叫袁世凯的人的加入,这个形式已经扭转了!更何况,袁世凯还带着大量从北洋分化而出的北洋练军。再加上3年来的扩编和整备。这支部队已经扩编到3万多人,虽然荣禄的西北练军人数偏多,但是论战斗力的话。与采用西式训练的袁世凯部队相比其实差不多!…。
慈禧也曾经想过拉拢袁世凯,但是袁世凯要价太高。慈禧不可能把荣禄踢开然后选择袁世凯。而这直接导致了袁世凯投向光绪。再加上李鸿章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居然允许袁世凯从旧军中带走一批人枪。这样一来。袁世凯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一定的气候,而慈禧想借故调离袁世凯,却遭到了光绪和李鸿章的联合抵制。而到这时候,慈禧才发现李鸿章的真实目的。他也在玩平衡!只不过李鸿章实在中枢搞平衡,慈禧太后用各种手段限制李鸿章的权利,而现在李鸿章学会了扶持光绪来限制慈禧的权利,真正的一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
面对这种情况,慈禧绝对不能对李鸿章下手,甚至连不满都不能表示,因为此时的北洋已经不是以前的北洋了。。在1890年时,李鸿章硬要钱购买军舰,慈禧尚且要多少给一些,而现在呢,面对已经如同庞然大物的北洋系统,慈禧能做什么?为今之计也只能先解决掉中枢的麻烦,然后再考虑其它了!
而反观光绪一方,在获得了袁世凯的支持以及李鸿章的暗示后,对于权力的争夺已经越发的主动。再加上翁同龢这个户部侍郎掌管着中枢的钱袋子,有钱有军队的光绪变的越来越不安起来。甚至已经把主意打到了荣禄的西北练军身上!
不过在短时间内双方的明争暗斗还是无法分出胜负,虽然光绪相对强势了一些,袁世凯的治军和政治才能也确实不让荣禄。但是毕竟后党一系经营多年实力强悍,双方在朝堂上的较量并没有分出胜负。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慈禧还是决定暂时搬出紫禁城前往颐和园。在那里。有荣禄手下的西北练军提供保护自然要比在皇宫中更加安全。而在这种情况下,中枢对于地方的控制自然下降到了极点,一方面是为了争取各省巡抚,以便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获取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实力实在不济。根本无法有效控制。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是光绪还是慈禧都想尽早解决这个争端,毕竟如果再放任下去,即使自己一方赢了,这个清王朝也会名存实亡!。…。
1898年8月7日,在紫禁城中。
“袁大人,如果发动兵谏的话,你可有把握?”翁同龢打破了沉默。
“把握不大,无论是北京城内还是整个直隶,微臣手中的军队都不占优势。更何况整个颐和园都由荣禄的军队把守,还设有无线电站,一旦开战,恐怕荣禄会迅速增援。”袁世凯看了看坐在龙椅上的光绪说道。对于翁同龢,袁世凯是十分看不上的,在他看来,翁同龢除了能做几篇还算看得过去的文章以外,其它的什么都做不了!
“如此一来,是不是说皇上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