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英国作为当时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实力本身不弱,同时英国不是一家在作战。在英联邦旗下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以及广袤的殖民地,为大英帝国提供充足的兵员、武器和资源。德国虽强,但是在农业自给方面以及资源方面还是无法和世界第一大殖民强国相比。。…。
当得知英法两国最终决定站在一起对付自己后。德国高层就必须为国家的未来进行一番谋划。于是。德皇威廉二世、首相冯卡普里维、陆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和海军大臣提尔皮茨齐聚一堂为了德意志帝国的未来出谋划策。现在情况已经很明白了。英法的结盟已经是事实,既然这两个强国走到了一起,那么俄国加入这个同盟还会远吗?要知道,法国人自从普法战争失败后就开始筹划报仇,其中拉拢俄国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现在俄国人醉心于远东,如果远东的战况有了结果。无论是胜负,俄国的重心都将重新转回欧洲。
“陛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法国人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后,在海上和殖民地方面没有了后顾之忧,毫无疑问,法国人会将主要精力放在陆军方面。我们在西线的压力将会增加。”施里芬字斟句酌的说道。…。
“压力增加?能不能说具体一些?另外,参谋长先生不是制定了一个从美死出发然后跨过比利时平原进入法国的计划吗?那么在法国人专心陆军后,这个计划会受到什么影响吗?”。威廉二世问道。。…。
“法国人在长达150英里的两国边境上构筑了一些列的堡垒和要塞,东南方向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开始,构筑了一条通过贝尔福、土尔、凡尔登要塞的钢筋混凝土和棱堡防线。面对这条防线,即使用重炮轰击,也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而现在,法国人在和英国人达成和解后,他们有更多的资源来加固和延伸这条防线。从目前来看,法国人也确实这样做了!他们开始在比利时修筑工事和棱堡!并且帮助比利时人加固比利时与德国之间的防线!“施里芬略带难堪的说道。
原本施里芬同志想的非常好,整个施里芬计划其实也是按着两种假设为前提的。。第一个前提是法国人在开战后会集中兵力攻击阿尔萨斯和洛林。以便收回失地。而德国陆军可以依靠崎岖的地形和要塞以少量兵力挡住优势的法国陆军进攻。而另一个前提就是法国人在法比两国边境不会设置难以逾越的钢筋混凝土防线,德国陆军可以迅速扫掉比利时这个小国,并且沿着这个工业化国家的铁路和水路网迅速前进,进而从右翼直接绕开法国人修筑的防线。以迅猛的攻势直接打掉巴黎,进而快速结束西线战事。。…。
而历史上呢,法国人也确实没在法比边境上修筑成体系的防御工事,不仅仅一战没有修,到了2战也没有修!历史上闻名的马奇诺防线就没有经过这个边境。而历史上,德国1战和2战都是从比利时杀向法国。唯一不同的是一战德国人输了。而二战德国赌赢了!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法国人一战就开始修筑防线,当年历史上没有防线的时候,德国人最后都在距离巴黎十五公里的地方被英法打了回去,现在人家有防线消耗你,那就更打不过去了!施里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面对钢筋混凝土防线,他老人家也底气不足啊!
现在唯一奇怪的是,为啥在徐杰那个位面上法国人到死也不在法比边境上修筑防线,那为何现在开始吭哧吭哧的开始挖坑了?这个变化其实也是徐杰带来的!要说华夏陆军的前身北洋陆军干什么最猛?那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防御作战,从朝鲜的月峰山和平壤开始一直到旅顺口,再到后面和俄国人在内蒙的战斗,北洋陆军告诉了对手什么叫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依托结构坚固设计合理的工事和大量的自动化武器,无论是野心勃勃的日本陆军还是凶残的俄国大兵都在这条工事面前撞的头破血流!。…。
而作为俄国人盟友。法国人根据俄国人血的教训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比如说面对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掩体和大纵深大宽度并且在后方有大量重炮支援的防御体系,没有绝对优势的兵力不付出很大代价是根本无法突破的,即使在平原地区,一条条堑壕也可以变成步兵难以逾越的天堑!
而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战争巨大的消耗。在经过反复计算后,法国人突然发现,要支持上百万法军进攻地势险要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不要说在短时间内攻陷了。仅仅是庞大的后勤就对法国造成巨大压力。至于第三点,法国人突然发现原来作为欧洲压路机的俄国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力,伴随着远程火炮和大量自动武器的列装,俄国人不怕死的人海战术面对这些杀人利器效果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