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07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57MM炮装上了事!…。

在俄国人看来这支部队已经完全具备了对抗华夏共和国装甲车部队的能力,双方的火力都是可以相互摧毁,华夏装甲车虽然是封闭战斗室,但是即使一发37MM加农炮炮弹照样打穿,一点问题都没有。再加上俄国人绝对的机动优势,毕竟在他们看来,俄国骑兵可以伴随车队作战。。但是华夏步兵与战车部队一定会脱节。而且处于防守态势的情况下,俄国快速部队可以事先进入战场设伏。总之,俄国人对这场防御作战充满了信心。。…。

至于具体编制方面,俄国人强调了部队的灵活性。并不直接设立固定的编制。而是将战车部队和骑兵分成一个个小组,在战斗中临时组成各种战斗群以应付不同规模的交战情况。说白了,这支部队就是靠车辆和马匹的高机动性将装备有轻炮和大量自动武器的部队运送到前沿。然后执行战斗任务。虽然有机动性和一定的火力,但是防御力几乎没有!战车防护脆弱,而骑兵则是一支依靠马匹机动的步兵,到达阵地后下马作战。

这两天订阅不佳啊,昨天和前天订阅量加一起都比大前天少好几百啊——!悲剧啊~~~。(未完待续……)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五百七十五章 德国人眼中的华夏

1902年6月,一支庞大的德国代表团分批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华夏,他们或者打着民间交流或者以非政府组织访问的方式来到了这个重新崛起的大国,这些德国人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尽量考察这个新生的国家是否有资格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盟友,是否值得德意志帝国与其互通有无。他们将以各种名义从工业、农业和政权组织形式、军力等方面来进行系统的评估,以便为远在柏林的决策者们提供各种信息。

而对于这批德国人的到来,华夏情报部门知道的一清二楚,毕竟现在的华夏可不是后世的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程度还很低,来华的除了各国的外交人员和技术人员外,还没有人把现在的华夏当做旅游目的地国,所以一点的人员流动,都会引起华夏情报部门的注意,尤其是那些本身还有军方背景的德国人。

而对于这些人。。徐杰对他们的目的已经多少有些了解,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对华关系急剧升温,不仅仅共享了德国总参谋部的兵棋推演,并且和华夏海军一起研发远距离炮战战法。更是在经济和科技出口方面大开方便之门,其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这一切都可以看做德国在寻找新的盟友。而另一方面则是德国大使曾经在私下场合提到过如果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希望进行一次两国高层的会谈。而这些人无疑就是打前站的。。…。

对于现在的华夏共和国来说,从技术和军事领域让德国人感兴趣的并不多。基础工业和重要项目不少都是德国人帮忙建设到,即使有一部分英国或者意大利的项目,但是德国人对华夏目前的工业能力和水平还是有很深的了解。技术水平不是很强。但是数量很多,这完全得益于庞大的民间资本的介入,虽说产出和消耗比很低,但是在一定时间内,这种粗放的生产确实可以让国家实力大增。

真正让德国人感兴趣的是,华夏共和国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链的衔接。各个工业区根据地区情况的不同被分配从事专门的工业生产,而且整个工业区内配属有充足的辅助工厂,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被尽可能的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减少了运输成本和各种费用。这种紧密的,有政府指导的功能性产业区让技术水平不高的华夏保持了较高的产出。

而在微观领域,俄国工业工程师则惊异于全新的流水线式生产,华西的工厂将一个复杂的机械制造过程。拆解成几百甚至上千的非常容易完成的工作。工人们只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个安装动作那么就可以胜任。俗话说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德国人也明白,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在一些工厂中也可以工作,而且保密性出奇的。。…。

而另一个引人关注的地方则是大量冲压件的使用。在华夏的一家兵工厂中,德国工程师拿起一个个机枪零件仔细端详,上面根本没有金属切削机床工作的后留下的痕迹,巨大部分零件甚至就是一个个被冲击机加工的铁皮,而一些铁片和管子组装到一起后。就是一把冲锋枪或者是机枪,这在追求精密的德国人眼中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但是随后,当他们看到在新式生产方式下的物资消耗和工时消耗后,都一个个理智的闭上了嘴巴,成本下降25%,而对金属的需求下降了一半,虽然不甚精致,但是效率实在太高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