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更重要的是,打了半天,英美两国本土都没有遭到战火的洗礼,而法国人的首都还在德国人的威胁之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何况法国人还需要美国舰队保护他们的西海岸,这时候和英美闹翻不是找罪受吗?所以即使法国一万个不愿意,也没法改变这个事实。
不过在走之前,协约国还是决定要留给西班牙人一些纪念品的!马吉芬率领的美国舰队和法国舰队对着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港口进行了一番颇为彻底的扫荡,虽然在开战之前,西班牙人已经对重要的物资和设备进行了转移。但是这次扫荡还是让西班牙大出血。而且美国人的目标不仅仅就这样简单。同时在进入大西洋后,也对着西班牙大西洋方向的港口也进行了一次扫荡以报复西班牙舰队对运输线的破坏,当然了,最重要的事情是立即动用本土的剩余舰队对几乎没有防御力的西属西印度群岛殖民地发起进攻。美国人最终还是占领了这些地方,完成了美西战争中没能实现的目标。。…。
而伴随着9月17日,美国舰队进驻布雷斯特港,预示着协约国终于承认了同盟国对地中海的控制,并且让西班牙舰队与同盟国地中海舰队会和成为可能。至此,新的同盟地中海舰队将成立,而这支舰队的规模将重新上升到14艘主力舰的规模。从而有了和美国海军相持的资本。更为难得的是。伴随着10月3日直布罗陀要塞的沦陷,大西洋的大门终于向同盟国地中海舰队敞开,一切都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整个大战的态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伴随着西班牙的加入,协约国的地缘形势进一步恶化,尤其是法国,在负责西线和非洲战区的同时还需要抽出部分兵力来应对西班牙人。而随着地中海被同盟国彻底掌控。法国人投在北非的十几万大军和部分美*队算是彻底成为了孤军,虽然依靠前期运送的物资和给养还可以支持一段时间。但是整个北非战局已经彻底变成了一潭死水。
“同盟国在地中海的舰队太可恶了!我们必须消灭他们!而美国海军的战舰又不适合在这种情况下作战,现在的战场在大西洋,面对广袤的战场和对方的快速战列舰,美国海军的重骑兵们很难发挥作用。”英美双方海军几乎是背靠背。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而在一次海军高层会议上,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本森就这样对杰里科说道。。…。
“阁下的意思是。。大英帝国舰队负责对付同盟国地中海舰队的对方快速战列舰,而贵国则帮助我们对付德国海军?”杰里科若有所思的说道,这个办法看起来很不错,英国快速舰队虽然屡遭重创,但是至少还有4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家底,如果再把其他的快速战列舰算上,协约国一方还是可以凑出8艘快速战列舰的,而同盟国一方能称得上快速战列舰的有7艘,虽然数量差距不大,但是对方只有一艘凯撒大帝号是15寸火炮,而英国舰队有4艘。
而同时,美国舰队如果愿意加入北海的战局的话,那些装备了14寸重炮披坚执锐的重装骑士绝对比英国战舰更适合对付同样走重甲重炮路线的德国舰队。和英国人改进的铁公爵级战列舰不同。美国人的战舰无论是炮战还是水下防护都不错,水中弹中了问题依然会很大,但是至少不会致命,毕竟改进前的新墨西哥中了一次,虽然重创,但是没像英国战舰那样直接被秒了。
但是从理论上十分合适的想法不代表立即就能实现,首先这涉及到一个指挥权的问题,双方的舰队肯定不能全部互换,只能说部分互换,例如说托马斯的快速舰队进入大西洋,而马吉芬也将麾下的部分美国战列舰派往北海。那问题就来了,托马斯会完全按照马吉芬的指挥去做吗?毕竟和北海拉出来几乎就能碰上的情况不同,大西洋上的追逐战可谓是繁琐的代名词,双方对战局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旦出现分歧那么听谁的?除了问题怎么办?海上的局面随着西班牙海军的加入又重新进入了平衡阶段。任何一点的失误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另外一点则是杰里科对美国海军的训练水平表示怀疑,毕竟美国人在实战中的表现都称不上优秀,更重要的是没有经历过大的阵仗,真打起来别把自己坑了!。…。
所以,面对本森的要求,杰里科原则上表示同意,但是同时建议双方先小规模的交换舰队,先练一练配合,增加以下彼此之间的了解,然后再就具体行动方案做一下安排,双方会谈的时候已经到了1917年10月了,残酷的一年就将这样过去,所以两国最终决定今年不主动发动大的作战计划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国海军将在明年年初准备行动,而第一场主动攻势将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