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34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控制巴尔克什湖地区曾经和当地的民间武装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之外,马玉昆的部队并没有太多的大规模战斗可以打,当然了,对付各种马匪保障交通线安全的小规模战斗却是天天都有。。…。

唯一需要打硬仗的只有彭毅的中路。他们像一柄利刃一般直接刺向了俄国的纵深地区。。在攻占了鲁布佐夫斯克后,他们就和暂居与鄂木斯克的邓尼金部分部队和俄国地方部队发生了大规模的交战。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的部队装备都来自于华夏,所以他们将这个后续部队的训练营建在了鄂木斯克地区,在这里接受装备同时训练。当俄国内战爆发后,忠于沙皇的邓尼金训练部队迅速接管了当地政权,并且继续为在东欧奋战的邓尼金和高尔察克部输送兵员和物资。当然随着物资只出不进,这个地区囤积的装备和弹药在迅速减少,但是即使这样,邓尼金还是拒绝放弃这个要塞,并且试图和协约国取得联系,然后继续与华夏合作以华夏的资源来支持前线的战争。

但是可惜的是。协约国方面愿意继续帮助这支由他们训练出来的部队,但是华夏缺不乐意继续帮助了。双方从合作伙伴变成了敌人。而邓尼金的后方自然会成为华夏的重点攻击目标,不得不说邓尼金的部队确实远比一般的俄军强大,即使是后备兵员,其表现出来的素质也比聂士成对付的俄国边防部队要强。但是面对占据装备和兵力双重优势的彭毅部,在鄂木斯克附近坚持了不到4天后,这支邓尼金最后也是规模最大的后备力量全部被消灭,总共有3万人被消灭。。…。

而在清理掉这支部队后,彭毅的战斗不过是一个开始。随着距离俄国核心部分越来越近,当地民众尤其是贵族的反抗也越来越激烈。而作为俄国最大的一支保皇党力量,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也绝对不能看着自己的后方基地被一点点蚕食掉。不少原本用于对抗俄国临时政府的部队被从前线抽调回来,用于抵御彭毅的进攻,而后者以内后勤的问题,攻击速度也有所放缓,双方最终在库尔干附近形成对峙。彭毅需要时间来巩固后方,而邓尼金同样也需要集中兵力来应对这场决战。唯一不同的是,彭毅有一个强悍的国家为他提供所需要的一切,而邓尼金的部队则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补充能力。

感谢书友zhouyu1976和书友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奥芬、风的媚影的月票支持~~~。今天晚些时候还有一更~~~。祝大家阖家团圆中秋快乐~~~。。

第九百五十九章 邓尼金的选择

“多好的枪啊,只可惜没有了子弹和配件也只能变成一堆废铁。”看着手中这支华夏生产的1911年式机枪,已经有些穷途末路的邓尼金不由的哀叹道。曾经辉煌一时,多次挽救了俄国陆军的沙皇近卫军此时已经可以用油尽灯枯来形容,谁都不会想到俄国最终的崩溃是因为内部的问题,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和德国人达成了协议,他们推翻了沙皇陛下的政府,以巨额的赔偿和大量的领土为代价换取了自己的官职。随后他们就纠集了一批军队和德国人一起对付正在前线奋战的依然终于诺曼诺夫王朝的其它俄国部队。这背后捅的一刀相当厉害,让邓尼金至少损失了4成以上的兵力和装备。要不是随后和同样支持诺曼诺夫王朝的高尔察克部汇合的话,恐怕邓尼金的部队早已经成为了历史。

在随后的近一年的时间里,邓尼金一面搜罗其它忠于皇室的部队一边抵抗着临时政府和德国人的围剿。不过随着来自华夏的物资断绝。。依靠精良的装备的俄国近卫军战斗力大减,不少武器因为缺乏配件和弹药而成为了废铁。邓尼金试图占领一些工业基地来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装备和补给,但是可惜的是,俄国的工业重镇要么已经成为了某个同盟国的领土,要么就被临时政府所控制,即使偶尔获得一些弹药和补给也根本无法满足庞大军队的需求。。…。

而当时间点进入了1917年4月后,情况就更加糟糕了,华夏共和国终于对俄国发动进攻了。到了现在,邓尼金似乎明白了一些,当年华夏帮助自己训练一支部队的作用似乎就是为了今天,让俄国内部打得你死我活,然后华夏坐收渔利。但是到了现在这一步。已经没法改变了,即使邓尼金表示愿意和临时政府和谈。手下的军官和贵族们也不会同意,毕竟俄国历史上对于反抗者的结局是那样的明确,即使暂时没事,秋后算账也是百分之百的。自己和自己的手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死在战场上,要么死在绞刑架上。更何况自己和临时政府已经打了相当长的时间,双方之间已经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了。

邓尼金没想到华夏的动作居然会这么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