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来一大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百度一下英国轻型航母加装斜甲板的资料,船体变化不大)这个斜甲板上计划部署一台弹射器。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紧急弹射飞机升空。但是最大的目的则是放置飞机起降失败直接撞在前面的飞机上。历史上,在斜甲板出来之前,为了放置降落失败的飞机撞在甲板前部停放的飞机上,一般都是使用拦阻网挡住的。即使拦住了飞机恐怕也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
而斜甲板刚刚出现的时候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复飞。一旦降落失败,可以继续拉起。避免了撞在一起的噩梦。当然也不是与中轴直接的角度越大越大,因为如果角度过大的话,与战舰航行角度差距也就越大,降落会受到合成风俗和战舰航速的不利影响。所以角度适中最好,虽然最合适的角度是多少徐杰记不清了,但是徐杰记得最早的航母是6度斜甲板,现在自己弄个8度的,问题应该不大吧,剩下的就慢慢摸索吧。而因为斜角甲板的缘故。整个航母的宽度也会增加一些。至于具体多少,就看严博勋他们的设计了。…。
第三个改进方向就是给全舰的灭火和通风设备配属独立的柴油机作为动力。以防被动力舱被击伤后,整个战舰的灭火和通风设备陷入瘫痪的局面。同时对重要电线线路进行额外的保护,并且准备好备用线路,避免断电。
第四个改动方面就是加上光学助降设备。徐杰虽然出身海军,但是也不是航母上的人员,对于光学助降这种东东最多的只是知道有一个概念,知道在舰尾会不是一连串像交通灯一样的东东。但是如何运作和细节却不清楚,这东西也只能是提出一个理念,让下面人慢慢摸索了。。…。
最后一个改动就是动力系统的改动了,2战开始之初世界船舶动力哪家强?自然是法国无误。无论是当时跑的最快的超级驱逐舰之一空想号(据说还有一款更快,名字忘了……!)还是当时跑的最快的战列舰黎赛留级。法国2战的舰船动力系统历来以重量低。。功率大表现稳定而著称。空想号以9。3万马力的设计动力在实际中却可以以10。5万马力的动力跑8个小时。或者以接近12万马力的输出跑1个小时。(据说空想号的动力重量只有1000吨出头,只是据说啊。)而在欧洲新舰当中,黎赛留的动力重量是最低的,但是输出功率却是最大的。高达17。8万马力的输出傲视群雄。这个技术不要说在欧洲,即使美国在战争初期都没有这样好的表现。
所以徐杰决定引进法国的锅炉和轮机技术。用在华夏自己的航母上,这样一来估计有能节省不少空间和重量。同时新舰还将保留大凤的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航空燃料量充足,历史上大凤的航空燃料是1000吨,这个数据比翔鹤号高了一倍!后者的航空燃油容量也不过495吨。总之经过这么一番改进之后。华夏新一代航母一定会比历史上的大凤强上不少。当然了,代价是重量也增加不少。根据最终的计算,华夏的新式航母吨位将在3。2万吨以上。。…。
按照计划和剩余的吨位,华夏可以完成4艘这样的战舰。要是那样的话,在条约期华夏海军的航母总吨位将用掉15万吨左右。还剩下4万吨。这些吨位到底如何使用呢?徐杰也有些犯难,按照条约,不可能再造2。7万吨以上的战舰了,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造2艘2万吨出头的航空母舰。这个吨位可谓是高不成低不就啊。考虑到这个位面上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的航空兵更加凶残,无论是华夏对上哪一家,航母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徐杰还是想搞两艘装甲航母。
要不把当初给意大利的那个装甲航母拿出来用用?徐杰想了想感觉还不错。单层机库就单层机库吧。反正这级航空母舰也不打算用到战争结束了。就算活过来了,估计用不了几年也要退役了。这样一来华夏就可以拥有8艘舰队航空母舰,而美国最多拥有5到6艘舰队航空母舰,英国差不多是4到5艘的样子。而德国应该是5艘左右。而奥匈帝国、法国和意大利应该是3艘左右。至于同盟国那些小弟能凑出3艘就算不错了。。…。
如果华夏一国对抗某一个集团那是肯定不行的,但是如果能保持中立或者和其中一个集团联手对抗另外一个集团,那么胜算是极大的。如果不出意外,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还会刀兵相见,到时候华夏就看情况选择加入其中一方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华夏是为了西伯利亚而没有直接参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后一次改变地图的机会了,如果放弃了,可就太亏了!华夏打算趁着这次机会再赚一把!…。
而有了舰队之后,下一步就是舰队布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