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德的非常之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大海,对朱德说来是陌生的。

他生在大山中,长在大山中,最熟悉的是山。

连绵不断的大巴山,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深邃莫测的大凉山,他都见识过。

水,他也不陌生,孩童时期淌过家乡的小河,长大了才见到奔腾的嘉陵江,从那时起,他才知道江比河大,水要是发起怒来,比野兽还凶猛;后来又见过一泻千里的长江和万马奔腾的黄河。

江河是雄伟壮观的,但比起大海来,那就渺小多了。

看到大海,看到了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他的心胸和眼界一下开阔了。

他站在甲板上,面对大海,凝望着沉思着,遐想着大海的那一边该是个什么样子。

在这次难忘的航行中,朱德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与他同船的除老朋友孙炳文之外,还有房师亮、章伯钧、史逸、史尚宽、夏秀峰、李毓九、李景泌等十多人。

这些将要步入异国他乡的华夏赤子,常常聚在甲板上“摆龙门阵”。

他们相互作着自我介绍,畅谈着个人的出洋打算和未来的抱负。

当他们知道朱德曾是蔡锷麾下的一位将军,时年36岁,在同行者中是位长者时,有位朋友怀着敬重的心情问道:“玉阶兄,已过而立之年,放着将军不当,漂洋过海,不远万里,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何必曰利。

吾将为国而上下求索!”

朱德学着对方嬉戏腔调,用文绉绉的话回答着,逗得大家都捧腹大笑。

他却不紧不慢地接着说下去:“年龄大点,有啥子要紧。

我听说勤工俭学的先行者蔡和森的妈妈葛健豪是54岁时举家赴法,去勤工俭学;徐特立是43岁,黄齐生是40岁才出国留学的……你们说,他们哪个比我小呀!”

朱德扳着指头跟大家讲起这些故事,还挺认真的。

。。

七、找党找到天尽头(6)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对他也更加敬佩了。

邮船经香港、西贡、新加坡,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过科伦坡、孟买入红海,再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

邮船行驶得很慢,每到一个口岸,都要停留一两天,有时甚至三四天,以便补充淡水、燃料、食品和检修。

朱德一行抓住这个难得机会,上岸去观光各地的风土人情。

一路上,他所看到的一切与他想像中的外国完全是两个样子。

在南洋一带,他看到许多离乡背井去寻找生活的骨肉同胞,连一个栖身之地都没有,过着贫困不堪的日子,而花园洋房里住着的庄园主、资本家,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在非洲,黑人的悲惨生活,更使他万分惊讶。

他目睹了这一幕幕的惨状,深有感触,原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充满着苦难和黑暗。

安吉尔斯号邮轮,经过40多天的漫长航行,最后到达了法国的第一大港马赛。

当天,朱德和他的同伴就换乘火车去了巴黎。

巴黎,这个号称为世界“花都”的城市,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摧残,也不再那么美丽动人了,到处是一派破败不堪的景象。

法国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战祸使其大伤元气,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这座文明古城,沿街有不少衣衫褴褛的寡妇、孤儿、伤兵和乞丐,向过路的行人乞讨。

他和孙炳文一起游览了巴黎的名胜古迹。

他看到凯旋门虽已斑驳陆离,失去昔日风采,但依然宏伟壮观,它上面的图案记录着法兰西光彩夺目的历史。

当他登上塞纳河畔的埃菲尔铁塔时,巴黎的全景尽收眼底。

他对铁塔的浩大工程和精巧结构,赞不绝口。

大家特地在铁塔前合影留念。

他们还参观了记录着法兰西文明和革命历史的卢浮宫、协和广场、共和国广场、拿破仑墓、拉雪兹神甫墓地的公社社员墙。

在巴黎期间,朱德和孙炳文寄居在一位中国商人的家里。

那是一个在年轻时就来法国谋生的人,但他依然眷恋故土。

一有空闲,就请朱德他们介绍祖国发生的事情。

同时,他也讲一些在巴黎的见闻。

一天,他告诉朱德,听说有一个中国留法学生团体是共产党,在宣传鼓动革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德急忙追问这些人在哪里,那位商人也是听朋友说的,更多的情况就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