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东黑血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对英法的入侵,纳赛尔已做过充分的估计,但其投入的力度却大大出乎其意料,为此,纳赛尔召集官员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有一些被英法的狂轰滥炸吓破了胆的官员提议纳赛尔投降,但最终纳赛尔还是决定要为捍卫祖国的荣誉、自由和尊严背水一战。接下来的又将是一场恶战。

经过一番激烈的空袭后,英法又将目光锁定了塞得港。塞得港,是埃及仅次于亚历山大港的第二大港口。它地处苏伊士运河的北口,除了一面临海外,其他三面都为湖泊和沼泽所包围。在它的南面有一条狭窄的通道,直通向运河中部的开阔地带,而这些地形特点也决定了它在军事上易攻难守。考虑到这些,纳赛尔曾计划放弃塞得港,这样可集聚力量在伊斯梅利亚地区打一场大仗,以消灭英法侵略军的有生力量。当战事逼近,埃及军民的高昂斗志让纳赛尔改变了决定,他顺势下令埃军一定要坚守住塞得港。

埃及军民捍卫国土的激情和英法侵略军的狼子野心在塞得港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战两军对垒惊心动魄,埃及方面是军民齐上阵,而英法侵略方是海陆空法宝尽出。当战斗进行至白热化阶段时,一支英国的坦克部队,打着埃及的国旗开进了塞得港。不明就里的塞得港居民以为是自己的军队得胜归来,便涌到了大街上夹道欢迎。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英军的坦克竟然向手无寸铁的民众疯狂扫射,一时间遍地鲜血。同胞的鲜血刺激了塞得港的军民,肉搏和巷战随即展开,战事再次升级。

在塞得港,英法共出动了海陆空军8万,结果却落得个头破血流的下场。按照他们的设想,他们希望在24小时之内拿下塞得港。但现实的情况则是美梦难圆。直到11月7日凌晨2点,陷入血战的英法两军被迫宣布停火,而那时的英法仍未能完全占领塞得港。截止此时,苏伊士运河战争经过连番的恶战,终于暂告一段落。

6。谁与谁的交战?(1)

尽管英法宣布了停火的声明,但却丝毫没有想撤离埃及的意思,他们是想赖在埃及不走了。但英、法、以三国的闹剧也演得差不多了,这时坐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人要登台亮相了。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英国和法国只想着尽快扳倒纳赛尔,好夺回自己对运河的控制权。可不曾想,自己在运河那拼死拼活,却给了自己的盟友美国一个大好的机会。谁不知美国早就已经盯上了中东,只是一直苦于没有良机不便下手罢了,苏伊士运河战争正是其苦等的天赐良机。不错,英国、法国和以色列都是美国的盟国,而纳赛尔也是美国必欲拔之而后快的眼中钉,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对盟友们想用武力解决运河问题,美国是持反对意见的。在它看来,运河国有化对于自己利大于弊,能趁此机会削弱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自己趁势崛起不是好事一桩吗?所以,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在英法两国为谋求恢复运河控制权上蹿下跳时,美国一直在联合国安理会寻求协商解决之道。

说实在的,对英法两国瞒着自己与以色列勾结发起对埃战争,美国的心情只能用气急败坏来形容。它决计不能再让英法在中东胡闹下去,所以在它们酣战之际,美国使出了浑身解数,全力反对英国和法国,最终迫使它们不得不偃旗息鼓。

按说,英法要对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发动战争不是什么大事,可他们为什么非要瞒着美国人不可呢?法国总理摩勒的一番话道出了个中玄机:“如果我们把决定的日子告诉美国人,新的耽搁、新的会议又会强加于我们,那时以色列可能会逃之夭夭 ”显然,他们心里明白着呢,告诉了你我们不就不好放开手脚大干了吗?

在以色列发动进攻的当晚,艾森豪威尔就马上召来白宫幕僚商讨对策。其后白宫发表声明,表示“保证支持在中东发生侵略的受害者”。随后艾森豪威尔还召见了英国驻美代办库尔森,表示“中东事态的发展已牵涉到美国和英国的威信”,还对法国勾结以色列的行动“不能理解”。在艾森豪威尔召见库尔森的第二天,美国就抢在苏联之前找到了联合国,要求召开安理会紧急会议,并严正要求埃及和以色列停火。

美国的咄咄逼人之势让英、法、以三国始料不及,对此,艾森豪威尔的助理曾无可奈何将之称为“痛苦的分裂”。在美国的积极操纵下,1956年11月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要求英法停火的第 7号决议。英国首相艾登看到这个结果很是伤感,他难以相信美国政府会在联合国大会中带头反对自己和法国、以色列,换成是苏联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让艾登如此意外。

在11月6日,艾森豪威尔再次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