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科技形势下。按照惯常的规律。水力机械和生产系统都会很快出现。
东方工业的起始。神奇的创造者。这种种不切实际的头衔之所以能加在这两名低级学徒的身上。无非是因为他们给东方的工场管理者们引入了新的思路和一些小提示。莱芜那家大工场进行的种种革新。并没有任何超越时代的科技。也没有任何不属于中国的技术和方法……
经过细致详实的调查。各种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我们可以的出这么一个结论。对邓肯和德瓦尔特这两位同胞的评价不能神化。他们至多也就是催化剂。或者说让水***的最后一块柴火。
一切光荣都应该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七世纪的莱芜革新东方帝国科技史》尼德兰共和国国立大学历史学院编撰出版。
德瓦尔特的几张歪歪扭扭的图纸。有一张是所谓的管风琴。就是许多支火铳枪管拼在一起。统一装药发射。
这个倒没什么。尽管这武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出恐怖的火力密度。可要达到这个目的。火铳管的数量也要足够的多。但是重量也会非常惊人。实用性并不大。
不过剩下的几张图纸。却是利用莱芜城附近的水力资源。制造水力机械。图纸上所画的并不复杂。知识广博的孙和斗能看出来图纸上画着的是类似于水磨和水碓磨的结构。可能做的事情却比舂米磨面多的多。
通过对水车转轴和叶片的改进。并且用修筑小水库的方法增大水力。可以制成水力鼓风机。水力碾轧。水力打磨。水力锻锤等等各种机械。
图画的很粗糙。内部结构也很模糊。毕竟德瓦尔特在欧洲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个学徒而已。可对于孙和斗、郭栋和山东兵器制造局的匠人们来说。这些提示和思路已经是足够了。水车带动的简单机械。在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成熟的设计。德瓦尔特所带来的。无非是让水力的利用更有效率。用途更广而已。
思路既然已经提出来。山东的这些工匠们完全可以制造出来完备和可靠的装置。
只要能做出这些设备。配合上改良过的分工合作系统。兵器制造局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立刻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如此革命性的提高即便没有这两位因缘际会的洋人。也并不会太晚出现。这是必然会发生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李孟出现在这个时代。带来了翻天覆的的巨变。不光是军事技术的飞跃发展。一切都是在前进。
正文 第四百二十八章 缺铜 营改团
“大帅,有了这些水力的机械,咱们胶州营的兵器铠甲制造,可就不会像是现在这么紧张了。”
自从兵器制造局成立之后,这还是李孟第一次来莱芜,兵器制造局上上下下都是忙碌准备,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的人口等等规模,都比莱芜县本身大很多,兵器制造局的几位主办,地位也比莱芜县令要高很多。
本以为李孟得了齐国公的封号之后,最起码也要有相应的仪仗礼节,兵器制造局上下都是按照迎接国公的规格来迎接。
谁想到李孟过来之后,依旧是军人本色,不乘车坐轿,身边也没什么侍从侍女之类的,只是跟着亲兵卫士,从济南城到莱芜城,这一路上就按照行军的方式前进。
这一行人到了莱芜城,莱芜县令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安,口中喊的是齐国公,李孟淡然应了,等兵器制造局这几位主办也准备叫国公的时候,却被李孟何止,冷然说道:
“还不到讲究这些虚礼的时候,按照营中的叫法就是!”
听到李孟这么说,都是心生敬意,凛然听令,被圈在莱芜多时的矿监丁旭已经是向胶州营证明了自己的忠心和能力,而且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担心这些山东的镇守中官会给胶州造成什么阻力。
不过天津城的那位火器工监尽管很快的进入了工作的状态,但还属于观察阶段。李孟到来后他被勒令呆在自己地宅院中。
得到了水力机械的思路之后,莱芜兵器制造局单独分出了一部分匠人来制造这些水力工具机。
水力莱芜城倒是不缺,这边炼铁打铁,本来对水的需求量就很大,大汶水和小汶水水量充足,小水库或者简单的拦河拦坝。就能把改良后的水力机械带动起来,等到这些水力机械差不多完成之后,这才是给济南的齐国公李孟发出了消息。
按照兵器制造局地规程,有什么重大的技术革新,就必须要通知到济南城的将军幕府那边备案,但孙和斗、郭栋和丁旭却没有想到这个消息居然让李孟亲身前来。德瓦尔特提出的概念,的确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