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细胞渗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6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美国直接叫板,辖下上千万人口的世界级风云人物了。

范国强人过中年,又经历一番生死,早已经看开了,并不觉得如何。但是他身边的薛心仪就觉得非常的不甘心,一直后悔当初没有让范国强跟吴辉深度捆绑,没能跟住吴辉的脚步,结果人家大踏步前进,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看看范晓静目前的地位,再看看范国强目前的地位,这种不平衡感越发的强烈,尤其一想到范晓静将来的孩子,和自己儿子从一出生就注定的地位差别,更是让她百般滋味在心头。

“你那外孙还不知道在哪呢,就已经注定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啦!再看看你外孙那未来的舅舅,给人家提鞋都排不上号!”薛心仪经常酸溜溜的跟范国强这么念叨。

??????

将为军胆,老板有魄力,手下员工就敢玩大的。

自从吴辉明确表态,‘如果条件具备,同步轨道环计划和太阳系内巨型宇宙飞船计划将同时开展’之后。科学院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上足马力搞这两个超大型计划的工程设计。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无论是搞出一项世界知名的理论创造、科技发明,还是参与一项世界级的工程项目,都是足慰平生、梦里也要笑醒的事。

而逍遥岛体系不仅给他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还可以不断提供这个机会。只要想一想,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几个工程将要从自己手中诞生,这种成就感简直无可替代。

相信未来的历史课本上,一定会浓墨重彩的描述这段历史,也许会写成这样:

……在人类刚刚踏出地球,开始探索广袤的宇宙空间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作为人类踏足太空引路人的角色存在,是他们帮助人类真正大规模进入和探索这片星空,是他们帮助人类在科技上,在工程上迈过一个又一个台阶,将整个人类文明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那是一个文明璀璨大发展的时期,那是人类宇航文明第一次大爆发的时期,那是人类终于挣脱母星的束缚大规模踏入太空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类完成了几个在整个文明史上都举足轻重的超大型项目。这些项目即使放在目前的文明水平之下,实施起来都有非常大的难度,很难想想,我们的祖先们是如何在当初那种简陋的条件下,实施如此恢宏伟大的项目。

而所有这些超大型项目,都是由同一群人设计、建造、实施完成的。正是这些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建筑师圆了人类的宇宙梦,让人类正式不如太空时代,请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人的名字……

正是在类似这种的亢奋情绪支配下,科学院投入绝大的精力,日夜赶工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

12…15 20:21:25247。第247章 两大计划

12…1520:21:25247。第247章两大计划

同步轨道环计划,通俗来讲就是在同步轨道上建设一个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卫星环。就像是土星环之于土星,木星环之于木星,只不过它是人造的卫星环。

这个轨道环,必须建设在地球的赤道面上,必须建设在距离地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同步轨道上,否则这个轨道环无法做到相对地球静止。

严格来说,如果有足够的工程技术实力,不一定非要建设同步轨道环,可以在其他轨道上建设轨道环,甚至不一定在赤道面上建,任何一个卫星轨道,都能够建设一个轨道环。只不过相对来说,同步轨道环建设难度最小。

为什么说同步轨道环建设难度大,只要看一个数据就够了,这个人造环因为建在同步轨道上,所以它的长度是恒定的二十六万公里,大概相当于六个半地球周长。要在太空上建设出一个如此大尺寸的人造物体,中间的工程难度可能而知。仅仅从地面向太空中运输的物质就是海量的。

可以简单换算一下,假设这个轨道环建成一个最简单的,直径十米的圆筒,那也是一个二十六万公里长的圆筒。按照一般太空站的重量计算,这个圆筒差不多一米一吨的样子。那么整个同步轨道环将会重达——两亿六千万吨!

如果没有天梯,全球所有国家齐心协力想要建设这个同步轨道环都是痴心妄想。按照目前天梯的运输速率,一天三千吨,差不多也要将近二十五年。

但如果真建设这个同步轨道环,不能只建成十米直径的,那样的话就没有意义了。如果建设轨道环,这个轨道环必将成为人类的太空都市、太空港口、太空生产基地、太空船坞、太空科研基地……

所有这些职都要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