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成汉朝绝世妖花阴丽华_秀丽江山(全四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9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贵人,四殿下回来了。”想得太过专注,直到陈敏在我耳边接连提醒了两遍,我才回过神来。

刘阳发梳总角,安安静静地站在门口,我向他招了招手。他刚跨进门来,身后便倏地窜出一条娇小的人影,飞扬地笑嚷着,“娘,我跟你说,四哥哥今天没听师傅的话。师傅要打他的手心,他还跟师傅顶了嘴……”

刘阳变了脸色,但也只是瞬间的事。他沉着脸冷哼了声,没理会义王告的状。

陈敏见他俩回来,早忙着出去张罗午膳了。左右没有外人,我将刘阳招到跟前,很严肃地问他,“你妹妹说的可是真的?”

他倔犟地抿紧唇,不吭声,只是还不懂掩藏情绪的小脸上泄露出少许不屑。

我不露声色地问:“今天讲的什么?”

“《论语》。”

义王在一旁补充,“师傅今日教第一篇《为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她摇头晃脑地正念得不亦乐乎,换来刘阳的白眼,“去,一边儿玩去!你懂什么!”

义王不服气地说:“是啊,我是不懂,不懂才会去求学啊!你最聪明,最了不起?娘,你不知道他心眼有多坏,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跟师傅较劲儿,反问师傅这教的算是《鲁论语》、《齐论语》,还是《古文论语》?他成心捣蛋,自己不想学,还害得我跟二哥哥、三哥哥他们一块儿没得学……”

刘阳涨红了脸,微现怒意,“《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夫子的弟子、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传至今世,载于文字的已有三种版本:《鲁论语》载二十篇、《古文论语》载二十一篇、《齐论语》载二十二篇。既然师傅今日教《论语》,我好奇他教的是哪一本,问一下又有什么错?”

朱雀卷·第一章 彼何人哉轩与羲 3�季札(2)

一席话说得义王目瞪口呆,半晌才怔怔地问:“那……你认为哪一本最好?”

“差不多。”

“怎么是差不多呢?你又怎么知道差不多呢?”

刘阳横了她一眼,没吱声。我忙打岔道:“以后求学虚心些,别老自以为是。去,洗手准备吃饭。”

义王虽然聪颖,到底还是小孩儿,兄长超乎寻常的博学并没有引起她太多的关注,听到有吃的,举起双手欢呼一声,大笑着跑了出去。

“别太得意忘形了!” 我屈指朝刘阳脑门上敲了一个栗子,“有时候卖弄过了头,反显得自己浅薄无知。”

他一震,低下头去闷声回答:“孩儿并无卖弄之心。”

“我听说前阵子你已经学到《春秋》了?”

“不是……《春秋》已经读完了。”

“哦?”我有点儿讶然,却还不至于惊骇,“那现在在学什么?去年学的是《礼记》对吧?我还记得那会儿你整天捣鼓什么《大戴礼》、《小戴礼》的……现在教的又是五经的哪一本?进度会不会太快?学得会不会太累?”

“现在开始学《尚书》……梁侯说,如今太学所授乃隶书所载之《今文尚书》,共计二十八篇,若能找到《古文尚书》,则卷中所载多出十六篇。”

我对这些古今版本实在不感兴趣,又不能把自己的感受照实讲出来,生怕给这孩子树立了不认真读书的坏榜样,于是假模假样地点头称是,心里却仍是记挂着他小小年纪,能否跟上这种填鸭式的讲课方式和速度。

“阳儿,你觉得……你比邓氏那几个兄弟学得如何?”

“梁侯世子邓震学得比我好,梁侯常赞他……”

还算诚实,我点点头。

“不过……”他顿了顿,抬起头来,脸上有了骄傲的光彩,“邓氏兄弟十三人,每人却只攻一项专长,梁侯并不多教。孩儿曾问其原由,他说此乃个人的资质有限。”

我忍不住皱眉,“梁侯说得在理,学问贪多不精,不过……《尚书》你还是得花些心思好好读懂它。”

乌眸闪了一下,他咧嘴笑了,“孩儿明白娘的用心,定会好好研读《尚书》,不让娘失望。”

真是个冰雪聪明的孩子,这样地明白事理,懂得分寸,实在是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年龄。

我拉着刘阳去用膳,饭快吃完的时候才想起来,急忙提醒道:“你父皇让郅恽教授太子《韩诗》,讲学殿中,你得空可去旁听。只是有一点,切忌恃才傲物。”

他顺从地点了点头。

这孩子的书果然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