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更从陈皇后手中抢走了陛下的宠幸。殿下,你要明白,当初陛下登基,陈皇后一脉可是出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却都归了卫家。也幸亏之后,有景桓侯横空出世,稳住了卫候的权势和地位。卫霍两家合流掌控朝堂,内有皇后把持宫闱,换成谁都会感到恐惧和嫉妒。”
“所以……”
“其实这种对抗,自景桓侯故去就变得激烈了。”
沈武轻声道:“元鼎五年的酎金案,殿下可听说过?”
元鼎五年我知道。
那年,我刚出生。
但酎金案,刘进是真不清楚。
“不知道。”
“元鼎五年,陛下欲征伐南越,结果满朝文武,竟然无人响应。”
“啊?”
在刘进的印象里,汉武帝对朝堂的掌控力度非常高。
居然还会发生这种事情?
沈武冷笑道:“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盖因勋贵列候皆不愿从命。他们认为,陛下看重卫霍一脉,大可以让卫霍一脉的人出征。不仅是勋贵,朝中文臣也如此想。这件事,让陛下非常恼怒,倍感丢失了颜面。但最终,只能借酎金之名,夺取了106个列候的爵位。其中,还包括了卫候次子和幼子,以及公孙贺赵破奴等人。”
酎金,汉代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一同奉献的黄金。
属于诸侯的贡金吧……
刘进倒是知道这个,毕竟他也参加过多次祭祀。
而酎金案,就是汉武帝借口诸侯的贡金成色不好,而后罢黜了106个列候的爵位?
有点儿戏,但也体现了汉武帝的无奈。
106个列候被除爵,那么也就掩盖去了列候不响应从军的尴尬。
而且,还不能只处罚勋贵。
卫青一脉的人,也受到了处罚。
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再加上公孙贺与赵破奴等人,也让勋贵无从发作。
可问题是,卫登和卫不疑,当时虽已封侯十二年,但年龄不过十二三。
说穿了,就是堵列候之口。
至于是否震慑到了文物群臣?
也许吧!
但刘进觉得,很可能没有震慑到……
“还有这种事?”
刘进,倍感震撼。
沈武苦笑道:“卫候骑奴出身,景桓侯是个私生子。不管是勋贵宗室,还是朝中文武大臣,都觉得卫霍出身太低,不配和他们一起位列朝堂。这种矛盾,持续了很久。但当时卫候尚在,加之陛下对卫霍一脉的关照,所以大家都保持着度。”
“真正开始剿杀卫霍一脉,还是在卫候过世之后。”
沈武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低声道:“这里面,也有太子的原因。”
“是吗?”
“太子和卫霍一脉的关系太深,如果太子登基,卫霍一脉必然受到宠信,到那时候,就羽翼丰满了。所以,朝堂的两方力量决定,联手剿杀卫霍一脉的人,同时对太子也发动了攻击……浚稽山之战,你道只是赵破奴被俘?连同太子,从那时候也开始变得谨小慎微。无奈之下,他只能疏远卫霍,拉拢公羊学派的儒生。”
刘进,恍然大悟。
很多事情,经沈武这么一说,一下子豁然贯通了。
“陛下难道,不管吗?”
“想管,可失去了卫候和景桓侯,陛下失去了手中最锋利的两把刀,有时候也是有心无力。特别是陛下日益年迈,精力比之当年差了很多。而太子殿下的表现,也让陛下非常不满……我曾劝过太子,让他招纳赵破奴父子,但……不敢!”
卫霍故去,卫霍集团失去了主心骨。
而本应成为主心骨的刘据,又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退缩,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
这也使得本该继续屹立朝堂之上的卫霍集团,遭受了致命打击。
慢慢的,人心散了!
刘进,深吸一口气。
此前他有这方面的猜想。
但经沈武这么一解释,也让他得到了确认。
“沈尹,赵侯的地位,很高吗?”
“你是说,在朝堂上?”
“不,在卫霍一脉之中。”
“算不得很高,但他与各方皆有关联,算是卫霍一脉在军中和朝堂上的联系。”
“他?”
刘进脑海中,浮现出那种为酒色所伤的吕布脸。
沈武道:“殿下可知,景桓侯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