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府巍峨的朱漆大门在陆子面前缓缓打开,门房见到是陆子,连忙躬身行礼,一路引他进入府内。穿过雕梁画栋的长廊,庭院里奇花异草争奇斗艳,一派富贵景象。陆子却无暇欣赏,他心头如同压着一块巨石,脚步也略显沉重。
杜氏早已在厅堂等候,见陆子到来,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带着一抹温柔的笑意。“陆郎,你来了。”
陆子握住杜氏的手,感受到她掌心的温度,心中稍安。“岳父大人可在?”
杜氏微微颔首,“父亲在书房等你。”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陆子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心中更加忐忑。
在杜氏的带领下,陆子来到书房。杜老爷正襟危坐于书案后,手中翻阅着书籍,听到脚步声,才缓缓抬起头来。他放下手中的书,目光落在陆子身上,眼神复杂难辨。
“小婿见过岳父大人。”陆子恭敬行礼。
杜老爷微微点头,示意陆子坐下。“今日朝堂之上,你可是出尽了风头。”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让陆子更加捉摸不透。
“不过是据理力争罢了。”陆子谦逊地回答。
杜老爷轻哼一声,“据理力争?你可知你今日得罪了张太师,他可不是个好惹的主。”
陆子心中一沉,他知道杜老爷最担心的就是家族利益受到牵连。“岳父大人担忧的是,小婿明白。”
杜老爷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陆子,缓缓说道:“陆子,你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我也欣赏你的能力。只是,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我杜家世代经商,最讲究的是稳妥,不希望卷入任何纷争。”
杜氏站在一旁,听着父亲的话,心中如同针扎一般难受。她明白父亲的顾虑,也理解陆子的抱负,夹在两人之间,她感到无比的无力。她偷偷地看了陆子一眼,只见他神色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岳父大人教训的是,小婿谨记在心。”陆子的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杜老爷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陆子身上,这一次,他的眼神中似乎多了一丝探究。“陆子,你当真认为这科举改革能成?”
陆子毫不犹豫地回答:“科举改革利国利民,乃大势所趋,必然成功。”
杜老爷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希望如此吧。”他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方砚台,细细摩挲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陆子说:“这砚台是我杜家祖上传下来的,用了几十年了,依旧完好无损……”
杜老爷摩挲着砚台,继续说道:“它如同我杜家,屹立百年不倒,靠的就是谨慎小心,不轻易涉险。朝堂之争,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他的目光锐利地盯着陆子,“陆子,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陆子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杜老爷最后的试探。“岳父大人,小婿明白您的担忧。但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科举改革势在必行,若无人敢于尝试,国家如何进步,百姓如何受益?小婿虽不才,但也愿为国为民,尽绵薄之力。”
杜老爷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陆子,似乎在评估他话语中的真假。书房里的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直沉默的杜氏终于忍不住开口了。“父亲,陆郎并非莽撞之人。他行事一向谨慎,且深谋远虑。自从陆郎来到我们杜家,为家族也做了不少事情。那江南的丝绸生意,若非陆郎的计策,我们怎能顺利打开销路?还有那……”
杜氏细数着陆子为杜家做的贡献,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她知道父亲最看重的就是家族利益,只要能让父亲看到陆子的价值,他或许就能放下心中的顾虑。
杜老爷听着女儿的话,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何尝不知道陆子的能力?只是这朝堂之事,变幻莫测,他不得不谨慎。陆子是他选定的女婿,他自然希望陆子能有所成就,光耀门楣。只是,他更希望杜家能平安无事,远离纷争。
杜老爷叹了口气,说道:“陆子,你的雄心壮志,老夫明白。只是,这朝堂之上,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张太师权倾朝野,你今日得罪了他,他岂会轻易放过你?”
陆子神色坚定,“岳父大人放心,小婿自有应对之策。”
杜老爷看着陆子自信满满的样子,心中稍安。他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稳”字。“陆子,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稳’字当先。切不可冲动行事,以免招来祸端。”
陆子接过写着“稳”字的宣纸,郑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