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大人教诲,小婿铭记于心。”
杜老爷看着陆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走到陆子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陆子,你是我杜家的女婿,你的事也就是杜家的事。只要你行事稳妥,杜家自然会全力支持你。”
陆子心中一喜,他知道杜老爷终于开始接受他了。他正要开口说话,杜老爷却突然话锋一转,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字画说道:“这幅字画……”
杜老爷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字画说道:“这幅字画,乃先祖所留,寓意‘家和万事兴’。陆子,你记住,家族的团结比什么都重要。”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注视着陆子,“你能明白吗?”
陆子顺着杜老爷的目光看向那幅字画,画中是一片祥和的田园景象,农夫耕作,孩童嬉戏,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他明白杜老爷的深意,家族的团结是基石,任何事情都不能损害家族的利益。
“岳父大人,小婿明白。科举改革并非儿戏,小婿定会步步为营,谨慎行事,绝不会让杜家受牵连。”陆子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自信的光芒。
“好!”杜老爷重重地点了点头,“你且说说,这科举改革,究竟有何好处?又能给杜家带来什么益处?”他终究还是商人,利益至上。
陆子深吸一口气,开始详细阐述科举改革后的美好前景。他描绘了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寒门子弟将有更多机会进入朝堂,为国家效力。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而杜家,作为书香门第,也将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优秀人才,在朝堂之上占据一席之地,家族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他侃侃而谈,从国家大义到家族利益,从长远发展到眼前实惠,将科举改革的利弊分析得鞭辟入里。他甚至还提到了可以利用科举改革的机会,开办私塾,培养人才,为杜家储备未来的力量。
杜老爷听着陆子的分析,频频点头。他原本的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他仿佛看到了杜家在陆子的带领下,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好!好!好!”杜老爷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陆子,你有如此雄心壮志,老夫甚感欣慰!杜家定会全力支持你!”
一直默默倾听的杜氏,此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她激动地扑到陆子怀里,紧紧地抱着他,哽咽地说道:“陆郎,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陆子轻轻地拍着杜氏的背,感受着她的喜悦和激动,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他抬起头,看向杜老爷,眼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杜老爷看着相拥在一起的两人,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他终于认可了陆子这个未来的家族支柱。他走到两人面前,拍了拍陆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陆子,杜家的未来,就交给你了。”
陆子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杜老爷对他的信任,更是对他的一种期许。他一定会不负众望,带领杜家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杜氏从陆子怀中抬起头,擦干眼角的泪水,看着父亲,柔声说道:“父亲,您放心,我和陆郎一定会让杜家更加繁荣昌盛。”
杜老爷欣慰地点了点头,书房里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他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说道:“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书房里的温馨和谐并没有持续太久。杜老爷的全力支持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杜氏家族内部激起了涟漪。一些族中长辈,特别是那些依靠传统仕途,在科举旧制下受益的人,对陆子倡导的改革心存芥蒂。
“这陆子,年纪轻轻,就如此激进,也不怕步子迈大了扯着蛋!”杜家长房里,杜老三捻着胡须,语气里充满了不屑。
“可不是嘛,”杜老五附和道,“咱们杜家几代靠着科举入仕,如今这小子一来就要改,也不知安的什么心!”
“我看呐,他就是想借着改革的名头,巩固自己的地位!”杜老三语气笃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些议论,如同蚊蝇嗡嗡作响,虽然细小,却扰人心神。杜氏听到了这些风言风语,心中担忧,便将此事告诉了陆子。
陆子听后,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他轻轻地拍了拍杜氏的手,安慰道:“不必担心,改革之路必然充满荆棘,这些阻力都在预料之中。”
与此同时,系统的声音在陆子的脑海中响起:“恭喜宿主获得杜氏家族支持,京城威望值增加100点,当前等级:正五品官员,下一等级:从四品官员,所需威望值:5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