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喂!当乞丐去啊?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85章 年 减免税粮安抚百姓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成化二十一年,大明的江山在岁月的更迭中,既有繁华的表象,亦藏着诸多百姓生活的不易。京城的街巷里,人来人往,贩夫走卒吆喝着售卖货品,达官显贵们坐着轿子穿梭其间,可在这看似热闹的背后,民间却因连年的赋税压力,不少百姓过得颇为艰难,那声声叹息仿佛隐匿在市井的喧嚣之下,等待着能有一丝转机。

据《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二十一年,以四方灾伤,民力困竭,诏天下税粮量为减免,以苏民困,期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于本业,振农业、兴百业,望天下渐呈治平之象。”这简短的文字,却如同一道曙光,穿透了笼罩在百姓心头的阴霾,宣告着朝廷欲通过减免税粮之举,来安抚那饱受生活重压的万千子民,也由此拉开了一段关乎民生、充满希望与波折的故事帷幕。

在应天府,有一位名叫林致远的年轻知县,年方三十,生得面容和善,目光中透着一股坚毅与热忱,一袭青袍官服穿在身,尽显文人的儒雅与担当。他自幼便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切的关注,饱读诗书,心怀报国为民之愿,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与清正的品性,踏入仕途,来到这应天府任职。此次朝廷减免税粮的诏令传来,他深知这对当地百姓而言是莫大的福音,同时也明白,要将这一诏令妥善施行,绝非易事,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这日清晨,阳光洒在县衙的庭院之中,林致远如往常一般早早起身,正准备梳理政务,便见县衙的主簿匆匆赶来,神色颇为激动地说道:“大人,朝廷传来诏令,要减免税粮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呀,百姓们听闻,定是欢喜不已。”林致远微微一笑,点头道:“确是好事,只是这税粮减免,关乎诸多细节,咱们得尽快召集县内的诸位同僚,商讨如何具体施行才是。”

不多时,县丞、典史等一众属官皆来到县衙大堂。林致远先是宣读了朝廷的诏令,众人听后,脸上皆露出欣喜之色。县丞摸着胡须,缓缓说道:“大人,这减免税粮,首要便是得摸清咱应天府各地的实际情况呀,哪些地方受灾较重,哪些百姓原本就赋税负担过重,都得一一查明,如此才能确保这减免之事公平合理,让最需要的百姓真正受益。”林致远深以为然,说道:“县丞所言极是,当下便安排人手,去各地巡查统计,不可有丝毫懈怠。”

于是,县衙的衙役们纷纷领命,奔赴应天府的各个乡镇村落。可这一查,却发现了诸多棘手的问题。有的地方官吏,平日里为了政绩,虚报田亩数量,使得百姓赋税本就多交了不少,如今要减免税粮,他们却怕这虚报之事被捅出来,便暗中阻挠衙役们的统计工作;还有些地方,因为连年灾荒,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记录混乱,难以准确核实到底该减免多少税粮。

林致远听闻这些情况后,心中烦闷不已,却也只能亲自前往那些问题较多的地方去处理。他来到一处名叫清平乡的地方,只见那田间地头,庄稼稀疏,许多百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见到知县大人来了,百姓们纷纷围了上来,哭诉着自己的遭遇。

一位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说:“大人啊,我们这清平乡,前些年遭了旱灾,粮食收成极少,可赋税却一分没少交啊,如今朝廷虽说要减免税粮,可就怕到了咱们这儿,又被那些个贪官污吏给克扣了去呀。”林致远听着,心中一阵酸涩,他安慰老者道:“老人家,您放心,本官此次前来,就是要确保税粮如实减免,绝不让大家再受委屈,若有那贪赃枉法之人,本官定不轻饶。”

林致远找到当地负责赋税登记的里长,那里长起初还支支吾吾,不肯说实话。林致远面色一沉,说道:“你身为里长,本应如实记录田亩赋税之事,如今却这般遮遮掩掩,是何道理?莫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那里长见知县大人动了怒,这才战战兢兢地道出了虚报田亩的实情,林致远当即下令对其进行惩处,并重新核实清平乡的赋税情况。

在处理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林致远还得应对一些乡绅富户的压力。这些乡绅富户平日里靠着田地收租,尽享富贵,如今听说要减免税粮,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便联合起来,想要找林致远说情,让他在施行减免之事时,对他们手下留情。

有一位名叫王员外的富户,家中田产众多,在当地颇有势力。他备了厚礼,来到县衙,满脸堆笑地对林致远说:“林大人,您看这减免税粮一事,虽说朝廷是为了安抚百姓,可咱这些靠田产过日子的,也不容易呀,您能不能通融通融,给咱少减点,也算是照顾照顾我们这些为地方做了不少贡献的人呐。”林致远看着他,心中不悦,却依旧面带微笑,说道:“王员外,朝廷减免税粮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