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章 第5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智者大师是把本经二十八品先切成两块,初品到十四品是“约迹门开权显实”;十五品到二十八品,“约本门开近显远”。这两个又各有序、正、流通。

比方说前半的迹门。迹门当中,当然初品就是<序品>,序分;从<方便品>到第九品的<授学无学人记品>,这是迹门正宗;从第十品的<法师品>到<安乐行品>,这是迹门流通。

我们看本门,从法身的功德来说。从第十五品的<从地涌出品>,到“弥勒菩萨问斯事已”这个偈颂,“佛今答之”,共半品,为序;从“佛告阿逸多”以下到第十七品的<分别功德品>,这是正宗;后面其他的到二十八品,都是流通分。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佛陀在引导我们凡夫时,因为我们凡夫是摇摆的,一下子空、一下子有,所以,佛陀用两件事情来引导我们:

第一个,佛陀的智慧,让我们先修佛陀的智慧。就是说,我们现在没有佛陀的功德,但是先养成佛陀的思考模式。就是说,咱们现在什么波罗蜜也做不来,但是你现在第一件事情,先把自己投生在佛陀的家族,就是成就佛种。如果你不这样做,等到你变成二乘种性,要再回归就晚了,因为你变成定性声闻。

成佛之道,在凡夫位是很关键的,因为你入了圣位那就很难改变了,那没办法改变了。因为你定性以后,你法执就很重了。所以诸位!凡夫是一个最苦恼的地方,但是从成佛之道,也是最关键的时候,因为你今天所采取的方法会影响到整个后面的四圣法界的快慢。我们不希望为了成就一个空性的功德而留下后遗症。就是,我要从A到c,当然我们也是要从A先到b再到c,但是我从A到b的时候不能产生障碍,不能障碍我b到c,不能障碍我后半段。如果你不学《法华经》,你从解脱道到菩提道一定会产生障碍。你没有那个智慧入佛的知见,你只能选边站,你只能要么有,要么空。

诸位!从空性要出来。我跟你讲实在话,一个人从有入空是很容易的。因为有相的因缘果报,你稍微有点智慧的也知道,人间的快乐有很多问题,“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你不一定要学太多经典,你就一般的常识来看人世间,人世间的快乐带来的后遗症太大了。所以从有入空其实不难。

但是,从空到中道这非常困难。因为一个人入空以后,那叫一个涅盘寂静乐,但是他将永远失去诸佛的功德庄严,就像本经的舍利弗一样。刚开始在<方便品>的时候,他也是向佛陀质疑:我等同入法性,佛陀你讲空性的时候,我在场,文殊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都在场,所谓的三乘共坐解脱床,为什么我证得的空性,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能够一天到晚在山上观一切法苦、空、无常、无我,只能够涅盘寂静。为什么我证得空性,我只得到寂静?为什么文殊菩萨证得空性,他能够月印千江、百界作佛?舍利弗在本经里面向佛陀质疑,意思就是说佛陀您老人家是不是不公平?佛陀说,这个不能怪我。同样的空性,人家要多修一个妙法。譬如大雨,大雨普降大地,你一个小草吸的水是小,一棵大树吸的水是多。这不能怪大雨不公平。我也是同样讲“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那么为什么文殊菩萨听到这句话他能够真空妙有,你们听到就只看到空而已?因为少了一道妙法这个程序。

诸位!为了我们以后的菩提道,我们必须要先打预防针。在整个《法华经》里面,蕅益大师的结论就是,妙因妙果不离一心。我们要把所有的因果拉到一念心性来修学,这就对了!一念心性就是妙法。你的往生之道怎么修?不是从因缘上修。从因缘上修,那你的生命就很多片段了。我们应该在一念心性提起佛号,在一念心性往生,在一念心性修六波罗蜜。

为什么要把“一时”分成两块?这个“一时”就是一念心性!就是说,我们同时在一念心性修一心三观,同时在一念心性成就一心三德。这个就是整个《法华经》为什么要分两块,就是一个强调妙因、成佛之因,一个是妙果,妙因妙果会归到不离一心。

这个是整个本经的科判,智者大师的科判。从老人家将近两千年前判教以后,没有人能够改这个科判。就是从一心开出二门,一个是一佛乘之因,一个是一佛乘之果。

甲二、别明。

我们看它的个别说明。

本经第一品当然是<序品>。<序品>有通序跟别序。通序就是正信序,就是讲到六种成就,讲到佛陀说法的时间、处所、与会大众等等,来取信后世。

别序就是关键了。发起序,就是本经是怎么发起的。本经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