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很特别。我们的<序品>有一个主题叫做放光现瑞,其实本经也可以说是无问自说了。诸位!凡是不可思议的法门,就是这个法门用力很少、效果很大,大到你没办法想象,一般都是无问自说,比方说净土。
净土法门也是啊。你是一个业障凡夫,佛陀是万德庄严,这两个距离这么远,靠一句佛号,“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不可思议!我们靠这句佛号能够受用弥陀的功德。所以这些法门没有人可以问,这是净土妙门不可思议,“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所以只能佛陀无问自说。
本经也是一样,《法华经》也是无问自说。佛陀讲完《无量义经》以后,老人家本来讲完经是要散会的,但是老人家不走,不久以后还入定,入了无量义处三昧。弟子们一看,欸,佛陀没有走,肯定有事情。大家都不敢走。这个时候佛陀从白毫放光,然后现出十法界——众生法界、佛法界的因缘果报。大家就开始很奇怪,佛陀这件事是为什么呢?大家就请弥勒菩萨去问。本来要问佛陀,佛陀在入定,也不好干扰,就问文殊菩萨。两个菩萨就对话了,就带动了本经的序分。所以,其实本经的发起序,佛陀没有说话,但是佛陀做了一个动作,叫做放光现瑞,现出种种瑞相。这样子,就带动了本经的发起序了。
弥勒跟文殊菩萨两个互动以后,最后当然还是要佛陀亲自说明。佛陀一出定以后,就讲<方便品>了。<方便品>以后就是有“三周说法”,面对三种根机。
第一个是“法说一周”,就是<方便品>。法说一周,就是直接用法的本体来表达妙法,表达一心三观。这个时候利根得悟,只有舍利弗开悟,那么佛陀为他授记。就讲到一心三观。这个地方等于是<方便品>跟<譬喻品>的前半段。
从三、四、五、六这四品,<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这是“譬说一周”。佛陀用种种的譬喻,用简单的譬喻来开显这种玄妙的一心三观。这个时候有四大弟子:迦叶尊者、目犍连尊者、须菩提尊者、迦旃延尊者,这四大弟子开悟。这是中根得悟。
我们再看下根。下根有第七的<化城喻品><五百弟子授记品>跟<授学无学人记品>。佛陀发觉,讲道理有些人是听不进去的,佛陀只能讲感情。晓之以理,不通,就动之以情。讲感情当然就要讲因缘所生法了。你只是讲那些超越因缘的东西,有些钝根人你没办法感动他的心。佛陀说,我讲的法你不要不相信;过去我在大通智胜佛的时候,我就带你们学过《法华经》了,你们都忘掉了。佛陀就把过去的情况讲出来,来启发大家的忆念。哦,最后下根也开悟了。
所以,佛陀在宣扬妙法时是三阶段:一个法说,第二个讲譬喻,第三个述诸因缘。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听《法华经》,诸位!如果你听得没有感觉,那我就不知道怎么样。如果你稍有感觉,你就不是这一生才听的了,绝对不是!你今生叫做复习,是把它重新地,就像印刷一样,在这复习。释迦牟尼佛也是对下根人说,你过去跟着我在大通智胜佛的时候就学过了,就讲因缘说。
到此等于是整个迹门的正宗,三周说法就结束了。
后面的<法师品><见宝塔品><提婆达多品><劝持品><安乐行品>就是流通,说明受持、弘传本经的功德。到此整个开显佛陀的智慧圆满。
那么,中道实相不能只靠智慧,还要靠功德来鼓励你,还有些事相的功德,所以佛陀开始把他的功德显出来。佛陀当然不好意思自己去无缘无故地显功德,佛陀就叫他的弟子从地涌出。
其实佛陀讲完<安乐行品>的时候,该讲的道理都讲完了,但是佛陀要鼓励大家修佛陀的智慧。说,你们修佛慧有什么好处呢?这个时候突然从大地里面涌出无量功德庄严的大菩萨。这些阿罗汉一看,吓到了:哦,这些是不可思议!阿罗汉,虽然他的功德不大,诸位要知道一个,佛法的功德叫做佛佛道同。你只要证入圣道,对于高阶的功德,你会知道它是真实的,是不颠倒的,只是我做不到而已。如果你会对初地菩萨质疑,那表示你没有入圣位。只要你入圣位,你看到高阶的功德,一定会认同的。所以,阿罗汉虽然没有证得法身的功德,但是他知道这个功德跟他是一条线的。所以他欣求好乐说,你们是怎么来的?这些法身菩萨说,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
舍利弗尊者一想,怎么可能!释迦牟尼佛今生就跟着我们,同一个时代。他老人家就是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就陪着我们四十年,然后就是跟我们一样,人生八十岁,怎么可能度化你们这些大菩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