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个观照。
第二个就更深了,就是你生命是无所得。我们从一句话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说生命无所得。佛陀说:“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我们要了解生命,佛陀的意思就是说,你首先要看它的源头,它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看这句话:“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原来生命是从因缘而来!这个答案就出来了。
诸位!从我们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人生没有开始,就是无生。为什么生呢?那是因缘生,灭也是因缘灭。从一念心性的角度,生与灭跟我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自己是弄假成真了,我们一昧地追求因缘,就把人生当做真实的生、真实的灭。其实佛陀说,生是因缘在生,灭也是因缘在灭,理论上跟我们一念心性是没关系的。
这个意思就是说,人生是怎么回事呢?哦,这个小孩出生了,福报很大,这怎么回事呢?他跟因缘借来的。你一开始就是跟因缘借的,你的整个生命的色身、你的环境、你的事业、你的眷属,所有的一切只有一句话就讲完了:“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所以,刚开始就是跟因缘借来的,你所有的一切根、尘、识都是借来的,等到死亡以后再还回去。所以,我们每一期的生命就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把因缘借过来,然后开始受用;受用完以后,再还给因缘,“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这一借一还本来是很正常,这人生本来就是个业力的释放,本来是很单纯的业力释放。但是我们攀缘以后就变成很复杂了,很复杂。所以,佛陀必须让我们看清真相。就是,为什么无所得呢?因为你一开始就是借来的!所以人生只是一种假相,因缘和合,啪!出现一个假相。这个业力释放完以后,这个假相就自然消失掉了。比如说,经过二三十年后你得到另外一个果报:你现在是某甲,你来生变成某乙,那你说我前生我的某甲的色受想行识、我的六根六尘六识跑哪去了?没了,完全消失了,觅之了不可得了!因为你一开始就是借来的。所以,为什么佛陀说它是虚妄?不是说它不存在,而是它只是一种暂时的存在。但是我们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所以佛陀必须要讲无常观跟因缘观,来调伏我们三界的爱取跟攀缘。
不是说我们观了无常观、观了因缘观就能够放下,但至少比较淡薄。一个人,只要你内心过得去,你能够跟自己沟通,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理论的基础,不表示我们马上做到,但是你能够说服自己。你只要心中理论通得过去,你再勉强自己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相对容易。如果理论都通不过去,那你这种修行也不会持久,因为你根本没办法说服你自己,你只是一种勉强的事修。
佛陀要把这个一天到晚在外面攀缘的乞丐带回家,他会告诉你,你在外面流浪,后果是你什么也没有得到,然后你自己弄得伤痕累累。
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一个譬喻。他说有一个商人,做生意的过程当中有人跟他借了半个铜钱。一段时间以后,这做生意的想:我应该把这个钱要回来,借了一段时间了!他就准备去找这个某甲,要把这个某甲的钱要回来。可是这个某甲住的地方前面有一条河,所以这个生意人只好找了一个船夫把他载过去,就花了两个钱。结果去找这个某甲的时候,他刚好不在,就落空了。那只好怎么办呢?只好又找船夫把他载回来,又浪费两个铜钱。所以,他去找这个人花了四个铜钱。这个人本来借他多少?借他半个铜钱。结果他半个铜钱不但没有找到,一来一回却花了四个铜钱。
这个做生意的人是谁呢?就是我们凡夫,我们就是这样弄的。每一次临终的时候,我们心中有遗憾,总是觉得人生亏欠我。哪一个人死的时候是心甘情愿地说“欸,刚好,我应该走了”?没有!那么你心中有所遗憾。糟了!你会在来生里面寻求弥补。我们每一个人,其实人生本来就不公平,因为你这个业力本来就不只是算今生的,它多生多劫算。但是我们从今生来看,总是觉得人生有所亏欠。我这么努力,我怎么活这么短?好,你觉得人生亏欠了你,所以怎么办呢?那你就再来一次呗。再来一次的后果,你损失更多:你本来是要要回半铜钱,结果损失了四钱。
这意思就是说,我们是时候该看清楚生命的真相了。在三界里面轮回,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除了生老病死的折磨以外,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应该怎么办呢?该回家了!其实我们家有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开始内观真如,启动我们的真实智慧;一心三观,来启动我们的自性功德力。
所以《法华经》的前十四品,从<方便品>一直到<安乐行品>,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