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的就是这个观念,权法妙、实法妙,怎么利用方便法门调伏我们对三界的爱取,怎么用真实法门启动我们真实的功德,形成了一种内外兼修的莲花式的修学。外有莲花,就是权法,我们修习各式各样的方便门来庄严其生命;第二个,我们启动内心的功德,就是莲子。这个就是我们一般说的迹门,本迹当中的第一个,迹门。
我们看这个迹本二门,先解释这个权实二法。
我们看通叙的第一科,闻法时处。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讲经之前都要先介绍说法的时处,时间、处所。这个地方有五种的成就:
第一个,“如是”,这叫信成就。“如是”是经文的法体,它指的是整部经文。因为它恒常不变,所以叫做“如”;因为它真实不虚,所以叫“是”。证明这以下的经文是真实的,是不会改变的。说是权法妙、实法妙,过去如此,现在如此。这个法,就算你修法以后,经过无量劫,你再来学习《法华经》,它的道理也是这个概念。权法妙、实法妙,它不会改变的,就是“如是”。
那么这样的一个真理是怎么来的呢?“我闻”,这个是能持之人,就是阿难尊者了。阿难尊者说,这以下的经文的道理不是我有办法去觉悟的,是我听闻而来。所以,这个表示一种传承,是我阿难尊者亲自听佛宣说而得来的。这个叫闻成就。
“一时”,这个是时间的时成就。为什么叫“一时”呢?因为六道众生的时间各有各的相状。你看,四天王一昼夜,人间五十年。四天王天的人过两天,我们一般人就往生了。所以这个时间怎么算呢?因为与会大众有天人,有龙王,有鬼道,有阿修罗,这个时间没有一个标准时间,所以佛陀说“一时”,就是机感相应的时间。
“佛”,这个是说法主。这个是谁说的呢?是释迦牟尼佛宣说的。
我们看处所。“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这是古印度王舍城西边的一座山,我们一般说灵鹫山。《无量寿经》《法华经》都在此开讲。
这段经文,当然跟经文的内涵没有直接关系,这是结集经典的人先略述佛陀当时说法的一些情况。
我们一般研究五种成就,当然最关键的就是前面那四个字了:“如是我闻”。这可不只是释迦牟尼佛的经典,诸位!三世一切诸佛的经典,经首都是安“如是我闻”。因为,经典的流通,都是佛陀灭度以后才开始启动经典的结集。
那么为什么所有经典要安立“如是我闻”呢?古德解释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遵佛遗训。佛临灭度的时候,弟子当然哭成一团。这个时候弟子们就说,阿难尊者!你现在不是哭的时候。你是佛陀的侍者,你要赶紧问佛陀四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说,佛陀灭度以后,一切经典应该如何安立才能够取信后世。佛陀说,你结集经典以后,前面加一个“如是我闻”,就是这个经典是我听闻而来的,就能够得到后世的肯定跟接受。这是佛陀临终的一个遗训。这第一个。
第二个,破除疑惑。佛灭度以后,大乘经典的结集,是阿难尊者升座,把一生当中听闻的法诵出来。
阿难尊者有两种功德:第一个,身相庄严,类似佛陀。不完全类似,佛陀有三十二相,阿难尊者也有三十二相;当然,佛陀三十二相里面每一相有八十种好,这个阿难尊者就没有了。但是八十种好凡夫看不出来,阿罗汉也看不出来,只有深位的菩萨才看得出来八十种好。这是第一个,他身相如佛。第二个,他多闻第一。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阿难尊者是过目不忘。
所以他老人家一升座,把这个《法华经》念出来的时候,诸大阿罗汉里面产生了三个疑惑:第一个,世尊再生。哎哟,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再出生了?第二个,他方佛来。是不是有其他方佛来到这个地方,为我们重新结集经典呢?第三个,阿难成佛。是不是阿难尊者成佛了?要不然他怎么能够一字不漏地把佛陀的字背出来,身相又跟佛陀长得一样呢?针对这三种疑惑,世尊再生、他方佛来、阿难成佛,阿难尊者诵出“如是我闻”,这三种疑惑就破了。这是我听闻而来的,可不是我自己觉悟的,我只是把它记下来而已。
这个地方等于是先介绍与会的时间、处所。
乙二、闻持之伴 分二:丙一、广列大众;丙二、总结众集
我们再看第二段,乙二,闻持之伴。听闻受持本经的这些眷属,就是我们说的与会大众。与会大众里面分两科:一个广列大众,另外一个是总结众集。
丙一、广列大众 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