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眼光,每一个人都是趋向光明,每一个人都是成佛之道,只是佛陀安立的不同的过程,如此而已。所以这个意思就是,方便,你要不知道,那它就是方便;你知道以后,它就是真实。当你把光明放进去,所有都是真实;你把光明拿掉,那就是方便。就是这个概念。
二、经文要义
此品是迹门之正宗,所谓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昔修三乘之因,今证一乘之果。前〈序品〉中佛以一光东照,显发令见,但唯上上根人能当下领会,而一般凡夫二乘尚不得悟入,因此释尊才以语言善巧说之。如〈序品〉云:“今相如本瑞,是诸佛方便。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诸人今当知,佛当雨法雨,充足求道者。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
我们看本经的〈方便品〉。它的大意是说,这个是迹门正宗。迹门的开权显实有三周说法,这是第一周,法说一周。那么它的重点在哪里?就是“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把三乘的方便,只要讲清楚、说明白,它就是一佛乘。就是说,当你在修布施、持戒、念佛的时候,只要你相信一件事,不但所念的佛不可思议,其实你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议,欸,你就是真实了。这个时候,你所修的念佛法门就不只是往生之道了,那同时也是成佛之道。就是说,你照样念佛,但是这句佛号跟以前的佛号不一样了。你没学《法华经》之前,这句佛号只能带你到净土;你学完《法华经》以后,你把《法华经》的自性功德力放进去来念佛,这句佛号变成往生之道,同时也是成佛之道。
这个就是所谓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把所有的差别法门会归到一佛乘的成佛之道。也就是说,“昔修三乘之因,今证一乘之果。”过去没有学《法华经》之前,我们在三乘的因缘里面修因证果;今天佛陀把话挑明了以后,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成佛的过程,都是成就圆满的佛果。
也就是说,在前面的〈序品〉当中,佛陀一光东照来显现这个权实二法:那一道光明,那一念不可思议的心性,是真实法;光明所现的十法界的因缘果报相状,是一个方便法门。但是这样的相状,佛陀要不说明白,只有上上根人能当下领悟。你看弥勒菩萨,他也示现凡夫,他都没有把那道光明讲出来,何况是一般凡夫二乘,根本不可能悟入。
因此,释迦牟尼佛必须要出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开权显实的道理。譬如〈序品〉的最后说明。文殊菩萨说:“今相如本瑞,是诸佛方便。”过去两万尊日月灯明佛,也是放光现瑞,正如释迦牟尼佛也是放光现瑞。这个是佛陀显现实相的一个方便法门。佛陀今放光明,主要来开显一心的妙法。所以诸三乘人,今现在应当了知,佛即将开显妙法。那么这个妙法干什么呢?“充足求道者。”为什么要满足三乘的修学者呢?因为“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
为什么三乘人有疑悔?我们说明一下。三乘人本来都是凡夫,都很苦恼。佛陀知道,这件事情讲高深的道理没有用,先解决生死痛苦的问题,佛陀就撒出了三乘法门。作为一个乞丐,看到有面包,有很多吃的东西,先吃饱再说!所以,三乘人在修习三乘法门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有疑惑的,都赞叹法力不可思议。的确,伟大的佛陀,你告诉我的四谛十二因缘,告诉我六度法门,真是好用,我们的确能得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等他们达到一定的果位以后,尤其是阿罗汉,他开始怀疑了:难道修行就只是这样吗?我成就一个阿罗汉,我成就一个涅盘寂静,然后就没有了!我的生命的目的就这样到底了吗?
其实二乘人的疑惑是很多的,当然这也应该看善根了。其实我们看阿含经,成就阿罗汉有两种人:
有一种是钝根的。他过去生从来没有熏修大乘佛法,就是一路开始就走小乘的,他的确是志得意满,得少为足了,因为小乘还有法执嘛。所以有一种罗汉是很满意的。
但是有一种阿罗汉,他过去生是曾经有大乘佛法的善根,只是遇到恶因缘,退大取小。比方说舍利弗尊者,他隐隐约约有大乘的善根。大乘善根是不可破坏的,所以他虽然修小乘法证得阿罗汉果,他的心里面总是觉得怪怪的:难道这个就是我生命的极限了吗?所以舍利弗尊者心中是有很多疑惑的。特别他在方等会上跟那些大菩萨接触的时候,他心里面打很多问号。为什么这些菩萨跟着佛陀学法,我也跟着佛陀学法,他们这么多的神通妙用、广大的功德,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心中有很多的疑悔:难道我欠缺了什么?难道我有什么不足?是不是有人可以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