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难道我的命就该是如此吗?
当然,有疑悔就有希望。一个人知道自己不足,那你就有救了,佛陀就有办法帮你解决。所以,佛陀现在该说真话的时候了。“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现在佛陀必须把话讲清楚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该说清楚了。为什么当初你跟我讲四谛十二因缘,让我证得阿罗汉果?为什么你跟他讲六度,成就菩萨道?这到底怎么回事?你们这些疑悔都可以理解,现在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三、大纲说明
(一)正说法要;(二)身子领解;(三)如来述成;(四)与之授记;(五)四众欢喜。
那么本章大纲,基本上我们可以分成五段来认识:
第一个,佛陀“正说法要”。佛陀出定以后强调三乘、一乘的差别。简单地说,过程虽有差别,结果是一样,所以叫权中有实、实中有权。刚开始可能要满足你们的根机,但是等到你们成就圣道以后,你们的根机都处理完以后,佛陀会把你们拉到同一条阵线的。这个就是一开始是开三,最后会一,先把这个道理讲清楚。所以大家都没吃亏。如果一开始不施设方便,你们就缺乏修学动力,所以佛陀必须怎么样呢?“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作为一个凡夫,我要先满足你的需求,等到你达到圣道以后,我再把你们拉到同一条阵线上。这个就是刚开始的为实施权,现在的开权显实。所以对所有人来说谁都没有吃亏,而且也必须要这样做。
第二个,“身子领解”。舍利弗听了以后当然是生大欢喜,原来成佛我也有分。当然,舍利弗尊者是声闻人里面善根最深厚的,因为他老人家过去是有大乘善根的。他老人家开悟以后,就把自己所觉悟的道理讲出来。佛陀印证:如是如是!你终于不再是个阿罗汉了,你是走上成佛之道。当然你的过程也很重要,所以佛陀也没有否定权法。最后佛陀“与之授记”,因为他已经光明出现,佛种已成,就跟他授记。最后,“四众欢喜”。大家一看,阿罗汉原来也可以成佛。所有与会的四众弟子得到很大的鼓励。这个就是这一品的大纲。
丁一、略开三显一以动执生疑 分二
戊一、略开显 分二
己一、叹佛二智 分二
庚一、长行 分二
辛一、寄言叹二智 分二
前面是一个叙说段,迹门的序分;丙二的正说段是迹门的正宗。迹门正宗有两段。先看第一段,“略开三显一以动执生疑”。先简单地开三乘之方便,显一佛乘之真实,来动摇二乘人偏空的法执,而生起心中的疑惑。他必须有疑惑才会反省、才会求进步,所以佛陀先激发他的疑惑。
那么怎么个激发法呢?有两段。先看第一段的“略开显”,佛陀做简略的开显。简略开显又分成两段:第一个,“叹佛二智”。这个地方又分两段,先看第一段的“长行”。长行当中又分两段,先看第一的“寄言叹二智”,用语言文字来赞叹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智慧又分两段。看诸佛的智慧,再看释迦牟尼佛的智慧。
壬一、明诸佛权智
先看诸佛智慧。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我们把这个经文做一个简单的消释。
“尔时”,就是文殊菩萨跟弥勒菩萨这么一对的问答释疑以后,释迦牟尼佛就从无量义处三昧出定而起。这个地方是从定而起。蕅益大师说,他做了两件事:一个观理,一个观机——上观十方诸佛之理,下观众生差别的根机。又观理又观机以后,他就讲话了,他告诉舍利弗一件事。他说,舍利弗!你知道吗?十方诸佛的智慧是甚深无量的。
这个地方,“智慧甚深无量”是表示佛陀的实智,真实的智慧。因地叫做清净心,在果地上叫一心真如,就是实智。智者大师说:“实智不圆,佛道不成。”这个是成佛的根本因素,就是实智。
佛陀不但只有实智,还有方便的权智。这个“其智慧门”就是方便的权智。方便权智是干什么呢?用权智为门,而入这个实智道中,以方便门来悟入真实的道中。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的目标是开显一念心性,这个叫实智,但是你没有因缘的修证也不行。虽然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足往生的功德,但是你整天在那边等,等了半天,极乐世界也不会出现。你还是要通过拜忏、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