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一念清净心,就算你往生了,到了极乐世界你也很被动。因为你一开始是“成也相状”,你往生极乐世界就是靠一种事修吧,有相行,然后来到极乐世界。但是,同样到极乐世界,你看你旁边的人不断进步,你进步很慢,就是在娑婆世界的时候你的因地有问题了。就是说,你现在所做的一切会影响到你未来的结果。
也就是说,我们是先离相清净,再借相修心。我们不知道我们过去经历了什么,总之一定是每一个人心中很多灰尘。你就是要先找到“本来无一物”,不是要你把灰尘拿掉,只要你“无住”就好了,不要住在上面就好了。因为灰尘之所以会影响你,是因为你执着。不是灰尘影响你,是你自己把灰尘拿来限制你自己,一个人是自己把自己限制住的。你只要把灰尘拿掉,把灰尘放掉,灰尘对你不会产生障碍。所以说,会权入实,你要先明白什么是实,才可以站在实的角度去操作权。
【学员提问】《法华经》云: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是否可以借助权法的内容,帮助我们调伏心中的执取?
【师父答疑】可以。安住一念心性当然是整个核心思想。你先安住才有办法称性起修、借相修心。如果你一开始说,我真的找不到一念心性,那也没关系,那你先修空观来对治。空观有两个:
一个是灭色取空,就是无常观。这个无常观的好处,效果很快,但缺点是它会有后遗症。你弄得不好,弄得太厉害会断灭,因为它是灭色取空。
第二个是缘起性空。这个缘起性空的空性,比灭色取空好一点,它是观无所得。其实这个“无所得”的观念跟安住一念心性已经很接近了。无所得,它是怎么观呢?它观诸法因缘生。但是你再加一句话,“诸法因缘灭”。你从“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哦,你投胎了,出现了——“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在娑婆世界消失了。
诸位!因缘把人生创造出来,因缘也把人生给消灭。那说明什么事情?说明你今生所有东西都是借来的,你跟因缘借来的,没有一个东西是你的。我再讲一次,“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这个生可不是你自己生,是因缘让你生的。所以我们一开始的东西来源就来自于因缘。好了,你这个能量释放完以后,因缘别离,因缘又把所有东西用完了。所以你现在说,哎呀,我的前生呢?我前生跑哪里去了?如果你前生曾经做一个大富长者,那你前生的保险柜里面的珍宝跑哪里去了?没了,觅之了不可得!当初是因缘给你的,因缘又要回去了。所以人生只有过程,没有结果。
这种无所得的概念其实跟一念心性有点接近,而中观的空观只是破妄,它没有显真。我举个例子。这个地方有一块黄金。无常观说,它不是黄金;中观的人说,它也不是木头。所以空只是破妄。
《楞严经》它是离一切相,它还即一切法,它是要显真的。就是说,你今天空掉妄想以后,你有没有把心性给显出来。中观的无所得跟整个无常观,它只是破妄,所以它只能当一种方便。它只是否定,反正它不是木头,但是它也不是石头。那它是什么就不谈了,是什么那你自己决定了。它只是破执。它是一个很好的破执。就是说,当我们对某一个东西很执着的时候,你要进入一念心性也很难,所以你用空观来帮助你。
但是,真正要开显心性,你要直观心性,不是只有否定的。所以你看《法华经》是双遮双照,它“非空非有”,又“即空即有”,它一定是否定以后再肯定。诸位!你看,只要中道实相,一定是两句话。讲空性的人,只讲一句话: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否定。你看,只要是发明心性的,一定是“犹如莲华不着水”,一定是“亦如日月不住空”。“离一切相”,一定要“即一切法”。你说“随缘不变”,一定要讲“不变随缘”。一定是双遮双照,破妄同时显真。
所以,“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这是从因缘所生法里面安立的空性,可以帮助我们破执。可以,你可以用。但是发明心性得靠自己。好,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我们现在在读诵《法华经》,如果配合《金刚经》诠释的空,会不会对我们更有帮助?
【师父答疑】会!会有帮助。因为你要离相的时候,你有些相状不好离。的确,有些相状,我们可能长时间……不管是我执的相状、法执的相状。不好离的时候,你可以针对这个相状,用《金刚经》破它,可以。“本来无一物”的好处是它全方位地离相。但它的缺点:力道不够!就是,你让它离开,理由不够。
但《金刚经》不是,《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