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佛陀用什么样的事缘来说明呢?佛陀举出五佛的说法仪式。什么叫五佛呢?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释迦佛,还有十方佛。那等于是所有的佛都这样做了。说十方诸佛出世来说法,都是用“权实不二”的概念来说法,都是用实法来做一个目标引导,内观真如,用权法来做对治,没有一个例外的。没有哪一尊佛说,你只要理观,你只要知道你是清净具足就好了,什么都不修了。那你就执理废事了。也没有哪一尊佛说,你就好好拜佛就好,其他什么道理都不学。那你执事昧理。你没有站在佛陀的同一条平台线,没有顺从菩提,你怎么成佛呢?你事修是向外攀缘,真如本性是向内。今天你煮饭应该用白米去煮,结果你用沙来煮饭。你本身不是菩提性,你不可能有菩提的果。所以三世诸佛说法,一定是两套的法门,一定是向内讲实法,内观一定是真如;向外一定是方便,权法,三乘,没有例外。过去佛如此,现在佛如此,未来佛如此,释迦佛如此,十方诸佛如此,五佛的说法都是这样子。这是第一个。佛陀的说法,第一个。
第二个,佛陀用大悲心加持他。“其心安如海。”这段古德解释说,舍利弗尊者堕入惊怖、疑惑的时候,“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佛陀用大慈悲心来摄受加持他。阿罗汉是有三明六通八解脱的,一般的魔王也经不起他的神通智慧的观照,所以他以智慧观进去佛陀的内心,发觉佛的心甚深广大,安定如大海,没有任何的差别对待的心。所以,他从佛陀的大智慧跟大慈悲里面得到的结论:“我闻疑网断”,这个不是魔变现的。这是一个总说。
这以下说明他疑网是怎么断的,详细地、个别地说明。
首先看过去佛。说过去这么多佛来到人世间,然后出生、出家、说法、入灭了。那么这些佛是怎么说法呢?也是“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蕅益大师说,绝大部分的佛陀在说法的时候,很少有佛陀一开始就讲《法华经》的,很少。即便是一个净土的大菩萨,净土的一个环境,只要对凡夫说法,很少人直接讲《法华经》的,很少,都是先“为实施权”。所以初学者学《法华经》,可能他学了以后也不见得受益。《法华经》是什么时候最受益?你什么法门都修过了,找不到目标了。拜忏也拜了,持戒也持了,念佛也念了,这么多多元化的事修以后,你不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这就是你学《法华经》的时间到来了。不要向外攀缘,内观以后你就知道你的方向在哪里,向内安住。
过去佛的说法都是“安住方便中”,都先讲权法。为什么?破障。一开始你讲深的道理没有用。所以你看忏公师父在摄受初学者,他不跟你讲《法华经》的,要你赶快去拜佛,工作、拜佛。为什么?“安住方便中。”你障碍这么重,心思这么粗重,跟你讲一佛乘的妙理,你听得懂吗?跟你讲说,没关系,你打妄想的心就是真如,你会受益吗?你不会受益的。初学者就是多拜忏、持戒,忏悔、持戒、修福。就是什么?“安住方便中。”过去佛就是这样做的。
好,我们看现在佛。
“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过去佛如是,现在的佛、未来的佛都是这样做的,一出世以后先讲阿含、方等、般若,先把你的粗重的身心世界把它脱落了,再“开权显实”,讲《法华经》。
“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如此,我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做。我从八相成道的出生、出家、得道、转法轮,我也是一样,先广设方便,讲三乘的教法。先求解脱,再求菩提。
所以这个五佛的过去、现在、未来,释迦佛、十方佛,都是先为实施权,再开权显实。所以舍利弗尊者得到一个答案:“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波旬作为一个魔王,他虽然有能力现出三十二相的身相,但是他没有那种智慧来讲权法妙、实法妙,他没那么高的智慧。阿罗汉都想不出来了,魔王怎么想得出来呢?这是一种真实之道。“为实施权”,再“开权显实”,所以结论:“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那么为什么我惊怖呢?是我自己,刚开始我的智慧不足,法执太重。“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今天不只是释迦牟尼佛的说法规划是这样布局的,先讲权法,再讲实法,十方诸佛都是这样做的。
我们现在讲平等,当然佛法强调平等,你学《法华经》就知道什么叫做平等了。不是说佛陀出世以后所有人都要怎么做,不是这样子。这叫齐头性的平等。佛陀的平等是一种契机式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