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法跟实法的相互关系,就是把解脱道跟菩提道结合在一起,先求安住,再求调伏跟引导。
四念处是这个概念,其他的法都是这样操作。这个就是整个《法华经》的核心思想:“会权入实,权实不二。”舍利弗尊者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开始知道“我定当作佛,心生大欢喜”,是这么一个概念。这以下就说明舍利弗尊者的理解。看己三的“如来述成”。
己三、如来述成分三:庚一、昔曾教大;庚二、中忘取小;庚三、还为说大
前面是舍利弗尊者讲到自己在〈方便品〉对权实二法的理解,这以下佛陀亲自给他印证而认可,如来述成。
这以下有三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庚一、昔曾教大
看经文。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
这段是佛陀在印证,印证他说的话是对的,一方面讲出过去一段往事。佛陀告诉舍利弗跟法华会上的诸天、人、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人,出家修行人;婆罗门,就是当时的贵族等),说,我在过去两万亿佛之前教化过这些声闻人。这是什么情况呢?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他曾经有一次做大通智胜佛的王子。大通智胜佛没有出家前是个国王,他生了十六个王子,释迦牟尼佛是其中一个。后来大通智胜佛出家了,那十六个王子也跟着出家了。出家以后就各学各的,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学《法华经》。释迦牟尼佛作为出家的一个菩萨法师,就跟他的弟子讲《法华经》。当时的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这些声闻弟子都在场。
所以说,从那一次大通智胜佛的十六王子到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出世,中间已经经历了两万亿佛所这么长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释迦牟尼佛当然不断地进步,他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缘故,“常教化汝”,经常地教化舍利弗等声闻弟子,教化《法华经》大乘的思想。而且“汝亦长夜随我受学”。这个长夜就是,因为这些声闻当时的情况还是无明未破,犹居凡位,心中的颠倒妄想没有破坏,所以叫做长夜。当时我就以种种的方便来教导你们修学《法华经》,而“生我法中”。
这个生我法中怎么解释?古德意思就是说,我们内心“生”有两种:我们凡夫是依妄想而生。你打一个妄想,你想干什么,你就跟着妄想走。我今天想要去吃面,你就跟着妄想去走,去做种种的事情。但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在妄想当中多了一个力量,叫做道法。你听闻了一个道法,透过闻思以后会产生一个引导的力量,这个时候你的心中会有一种道的力量,叫做“生我法中”。
这个生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古德把它做一个判教,叫外凡资粮位。就是舍利弗尊者虽然学了《法华经》,学了大乘法,但是属于资粮位,是外凡。就是心游理外,身居有漏。我们现在大概只要没有成就禅定之前都是资粮位。资粮位是最容易退转的,说是“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说这个陶瓷,泥土捏成一个相状,但是没有烧,所以逆境的雨水一下,就完全前功尽弃了。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过去,就是舍利弗尊者其实你以前是修过《法华经》的,学过大乘法的,但是那个时候的功力不深。这是一个情况,昔曾教大。
庚二、中忘取小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虽然释迦牟尼佛经过两万亿佛所这么长的时间,教育过舍利弗尊者等声闻人,但是这些人遇到了障碍,“汝今悉忘”。你们后来是遇到了恶因缘,每一个人的恶因缘不同,反正原则就是“退大取小”了。退大取小以后,佛陀一出世,面临的一个五浊恶世的时代,佛陀也不好马上启动你的大乘善根。所以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之下,佛陀先讲小乘法,先让你成就阿罗汉;然后最后临灭度之前再讲大乘法,来把你过去的大乘善根给启动起来。
这个“汝今悉忘”,我们解释一下。这是讲到舍利弗是怎么退转的,怎么退大取小的。说是舍利弗学《法华经》以后,知道权法妙,实法妙,当然就发了菩提心,说是我们应该去接受历练。后来有一个婆罗门外道就跟他要眼睛,说我妈妈生病,医生说我这个药要修行人的眼睛来和这个药,才可以把她给治好。他说你可不可以把眼睛布施给我?舍利弗想没事,菩萨第一度就是布施,就把左眼挖下来送给他。这婆罗门说我妈妈的药要右眼。那你怎么不早说呢?舍利弗就把右眼也挖给他。挖给他以后,这个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