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被三界的生死折磨到害怕,所以好乐空性的涅盘,希望能够做一个缓冲,所以佛陀也接受。如果我们当时遇到佛陀的时候,我们马上有这个接受大乘法之心,佛陀就给我们讲大乘法了,讲一心真如了,就不用经过空性的过程。
所以“于此经中,唯说一乘”,到了法华会上,佛陀把方便门打开以后,就是说,其实空性是佛陀假设安立的一个过渡的休息站,真理只有一个,就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一念心性。所以,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来看人生,那叫一个即空即假即中,这个才是唯一的真理,空性是一个过渡。所以过去在方等会上,佛陀在菩萨面前是毁訾声闻乐小法者。佛陀在《阿含经》中,对四谛法是种种的赞叹,说这个是阿毗达磨,是无比法。说的也对,相对凡夫跟外道来说,至少它了生死。但是我们平心而论,四谛法,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我们看不到有任何的功德可言,这个空性不容众德,你没有看到里面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没有看到六度的功德,只看到一个空空荡荡的涅盘寂静。
佛陀在《阿含经》的时候赞叹空性涅盘,但是到了方等会上佛陀开始诃责,说是,你一天到晚安住在空性,那叫一个焦芽败种。所以开始刺激他,用大乘的功德来刺激他。“然佛实以大乘教化”,虽然表面上是在刺激他,其实佛陀等于是让他耻小慕大,已经把大乘的善根慢慢地往声闻人的心中栽培,慢慢地建立他一种好乐大乘的善根。
所以“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就是我们到大富长者家里面本来是打工的,要赚钱的,没想到“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就是说,我们的发心本来是回家要赚钱的,结果变成继承家业,“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
这一段,天台宗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说佛陀教化弟子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公开式的,就针对式的,我这句话就是针对你讲的,比方四谛法。就是说,佛陀把这个穷子带回来以后,就跟穷子说,你就给我好好扫厕所,啥事都不要干,其他人去外面做买卖,那个法身菩萨做买卖、做生意,跟你都没有关系,你就把这个厕所扫好就好。就是公开地、针对性地去教化某一个人。这第一个。
第二个是佛陀高明的地方,叫做秘密教化。比方说,佛陀讲方等、讲般若,这本来就没有小乘什么事。他说,你们去听听看,说是维摩诘生病了,舍利弗尊者,你们代我去问候。其实我们看声闻人在方等会上一句话都谈不上,就文殊菩萨跟维摩诘居士大谈不二法门,显各种神通,显各种功德庄严。神通里面去变一朵花,一朵花里面变一百朵花,再变成一千朵花,最后这个花在空中消失掉。二乘人看得是目瞪口呆,因为二乘人他的神通是固定的,他不能一为无量,又不能无量为一。
那么为什么叫秘密教化呢?就是说,表面上我不是针对声闻人,我不给你压力,就是说你去旁边旁听就好。但是旁听叫做一种不思议熏习。声闻人他本来就是说,我本来不想来了,佛陀要我来,那我就在旁边听着。结果七听八听,开始耻小慕大。在般若会上,佛陀更厉害:你代我去讲法空思想。声闻人本来说,那是佛陀的加被,但是七讲八讲,结果消除法执。这个就是怎么样呢?佛陀虽然不是针对你,但是佛陀叫你在旁边听,这个就是秘密教化,让他产生动执生疑,摇动他对空性的执着,让他产生疑惑:好像这个空性没有我想象的这么圆满,我是不是应该要从空出假,从空性走出来,去接受大乘的功德妙有?这个就是一种秘密教化。
我们看佛陀的公开教化跟秘密教化。我们看附表第十二,就看得出佛陀是怎么样公开跟怎么样秘密。这个地方把穷子的譬喻来合佛陀五时说法。
我们先看第一段。
顿教:华严时
父——即遣傍人,急追将还
子——穷子惊愕,闷绝躄地
父子之间最初的相遇,就是相遇在华严时,也可以说是佛陀去测试这个穷子:我过去教给你的大乘善根到底退没退。所以佛陀在华严会上当然是“演大教,说华严;尘刹海,现宝莲”,佛陀把大乘的因果表现出来。因地就是发菩提心,六波罗蜜;果地就十地的功德。我们看讲义里面说,父亲“即遣傍人,急追将还”。这个傍人是谁呢?就是法身菩萨。华严会上的法身菩萨,讲这个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广大功德,目的就是让他赶快地回到我过去教你的大乘善根。这个是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但是不幸的是,这个儿子是怎么回事呢?“穷子惊愕,闷绝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