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所堪任”,所以才能够用种种的譬喻来说法,所以佛陀先观机才能够去教育的。这个是权法。
我们看第二个,“开权显实”。
随诸众生 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
种种筹量 分别知已
于一乘道 随宜说三
所以,等到我们众生善根成熟的时候,才真正地会归到一心。前面是从一心而说三乘,最后由三乘再回归到一心。到这里,等于是整个〈信解品〉。
其实我们看〈譬喻品〉跟〈信解品〉的观念,两个都是一样的,都是针对于钝根,钝根人,就是声闻人,这纯粹是声闻人。声闻人的有所得心很重的,所以他是先工作再回家。但是我们看,我们下一次开始讲〈药草喻品〉就不一样,〈药草喻品〉是佛陀在讲完会权入实以后,正式讲权实不二。〈药草喻品〉它的观念是认为,要先回家再工作,你最好的选择是先回归到一心真如,再来修一切的因缘法。当然,这个地方就牵涉到每一个人根机了。
总而言之,《法华经》的思想是“权实不二”。权法的重点是有所得,实法的重点是在众生本具,你不会得到任何东西的,你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自己给你的,而权法是认为因缘给你的。你觉得,到底是“因缘给我的”比较能够启发我修行的意乐,还是认为说“你自己给你的”你比较能够接受,这个就是个人去调整了,这是比例的问题了。但是我们先不谈根机,从理论上说,你认为是你自己给你的,你会进步比较快;你要是认为因缘给你的,那你就是还没有回家,还在打工了。当然也不错,起码你可以得到快乐、得到涅盘、得到往生。
所以,到底是权法的有所得,还是实法的无所得,这个地方怎么调配?如果你这个人执着心很重,你一定要“因缘给你”你才要修行,那你就多花一点时间在〈譬喻品〉跟〈信解品〉;如果你觉得我可以接受“一切法是我自己的心现出来的”,我不用向外求,我不要因缘给我,你拒绝了因缘,那真如就要给你了。就这样子。如果你能够接受“我自己给我的”,那你就可以注意一下〈药草喻品〉。我们下一堂课要讲〈药草喻品〉。
所以,一个是会权入实,先从权法入实法;一个是权实同时操作,这两个大家可以做一个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