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佛陀对于“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是定得很严格,但是,“誓度一切众生”,佛陀是定得比较宽松,他可以让你用随喜。我看到别人做,我随喜,不表示我要投进去,不一定。就是菩萨可以先思惟,我要先解决我的生死业力,再回入娑婆度有情,这个是可以的。
所以,智增上理观强,跟悲增上事修强还不太一样。你看菩萨,有些菩萨他福报很大,他人缘结得很广,但是他是生死凡夫;有些菩萨智慧很高,他是一个圣人,但是他没什么人缘,他过去生就是这么回事,因为他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解决生死问题了。
你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跟众生结缘,那么诸法因缘生,那就是你的选择了。你把时间放在真如,你就要放弃因缘所生法;你把时间用来经营因缘法,你就要放弃真如。凡位的菩萨你不可能说是“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可能你没有那个本事。所以你要去跟众生结缘,你就要牺牲你的生死问题,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学员提问】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是否在于,胜解会有更深刻的身体经验?比如说“何期自性”这两句话,弟子有一次仔细体会这两句以加深信解,然后在心里起佛号,有一种特别舒适、仿佛身心都融化的感觉,至少跟平时只是嘴上过过不一样,这是否是离安住进一步了?又则我们平时在修持上应如何加强契入实法的因种?
【师父答疑】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所成慧。他听闻以后知道这么一回事,但是这个法并没有在心中留下一种根。什么叫根?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不具足,他顶多也可能就是一个信根,可能连正念的念根都不具足。那么胜解就不一样了。胜解,基本上他是从信解,再加上观照,加上发愿。他信解真理,观照功德,然后发愿成就。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念佛,很多人的佛号是停留在信解。他知道佛号很好,但是他本身没有经过对佛号的功德的思惟而产生坚定的愿力,所以他这个佛号念起来是很容易被妄想打断的。但是你如果是一种胜解式的念佛,你是对净土的佛号产生信解,产生观照,产生发愿。这个重点在观照,其实就是你对这个法的深入观照。
你看善导大师他怎么观照。他说我们怎么对佛号产生胜解?就是说,你要观想我是生死业障凡夫,无量劫来没有出离的力量,我自己没有力量解决生死问题,而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他一定可以救拔我。我自己在完全没有力量的情况之下,我只有一个选择,就对阿弥陀佛通身靠倒。你慢慢地观察到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佛号在你生命当中是你唯一的救拔,这个时候你会从一种“我想要念佛”而提升到“我一定要念佛”,这个是胜解,你做这件事情有坚固的愿力。如果没有愿力的人,反正我有空我就念念佛,没空我就不念佛了,所以他不会把生命当作是一种愿望、当作一种使命来完成的,所以这个地方产生的力量是薄弱的。
其实同一个法门,你的心态很重要。你认为这个法对你可有可无,那这是一种力量;你认为这个法是我一定要做的,那又是一种情况。所以,法是无自性的,“诸法无性,尽随心转”。你准备得好,你像树,你有根,雨水下去,你这棵树就不断增长。你这棵树是没有根的,就是养在花瓶里的,那你这个就是一时的高兴。所以你看有些人,念佛念了一辈子,他来生不一定会念佛,因为这个佛号没有在他心中生根,问题在这儿。他这个佛号就是,他有需要的时候,他刚好身体有病痛,遇到障碍,就把佛号拿来念一念,念完以后就把它给放了。所以这个佛号在他心中并没有构成所谓的“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他跟佛号没有建立一个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人来生是不一定会念佛的。
但是如果你今天对佛号的定调,是“我生命中唯一的救拔”,离开了佛号我就完了;要印光大师的决心说,你就观想,我今天离开了佛号,来生就直接到三恶道去了。你有这种想法的话,那个佛号跟你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了,那个佛号在你心中生根了。这就是一个善根力的念佛,这个佛号跟你就生生世世脱不了关系了,你心中有佛号,佛陀心中也有你了。是这么回事。
所以你怎么样加强你的善根?信解、观照、发愿,重点在观照。就是你把佛法听完以后,你有没有真正地去消化它,然后把这个法跟你的生命做一个连结。
所有的法都要跟你连结,你看修菩提心也是这样。菩提心再好,如果你认为菩提心跟你没有关系,那它就是它,你就是你。你一定要思惟说,我如果不修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