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说完全停止,完全停止你就是成佛了,起码势力要减低,就是涅盘寂静。所以这是一个你是不是能够离开三界的重要指标,就是灭谛。
整个净土宗要做的,就是你要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那我怎么知道我厌离娑婆呢?厌离娑婆标准在哪里?就是寂静。对娑婆世界一切的成败得失,你的内心只有两个字,叫做寂静,恭喜你!恭喜你!你跟三界的业力的牵动,淡薄了、沉淀了。
这是第三个指标,“此是灭,汝应证。”你要往这个目标去趋向。
那么,怎么做到寂静呢?当然要有方法,道,看它的趋向的方法。
道。道者,“趣向”义,谓由此道,故得证入涅盘。乐因。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劝修,此是道,汝应修。
作证,此是道,我已修。
寂静,它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是要修来的。修什么呢?修道。这个道,小乘当然就是四念处,大乘就是六度。
佛陀在讲这个道的时候,也是三个阶段:
第一个,示相,“此是道,可修性。”这是可以修的,它不像一般的哲学义理。哲学是讲出一个目标,然后方法呢?方法就没有了。它只是一种概念,它没有一种可修性。佛法跟哲学最大的差别就是佛法是可修性。
“此是道,汝应修。”你应该努力地正确地去修。从四谛来说,这个道就是修我空观,就修无常、苦、无我,它的证法是无常跟无我的智慧,这是道。
那么佛陀来作证:“此是道,我已修。”佛陀就作证这是一个可修性。
我们回归到讲义。这个是讲到我们要做的第一个功课,就是了生死转凡成圣的第一个功课,四谛法。这个四谛法,智者大师讲得更清楚。我们简单说一下。
智者大师说,藏通别圆四教都有四谛。他说藏教人的四谛,他的重点在苦谛。小乘人他修四谛的时候,他把重心放在苦,就是所有的修行都是要解决痛苦。我因为有痛苦,所以我要远离痛苦,所以我才去修道,去追求涅盘。所以这个核心思想,小乘的苦叫做生灭四谛。生灭四谛就是说,对于这个痛苦,他是二元对立的,这个生灭就是二元对立。就是说生死涅盘是对立的,有生死就不能有涅盘,有涅盘就不能有生死,所以,有痛苦就不可能寂静,有寂静就不可能痛苦。这是藏教人,是生灭四谛,就是二元对立的。
通教人,其实通教,他是一个利根的声闻人,他以无生来观四谛。通教的人离开三界跟小乘不一样,小乘是为了解决痛苦,但对通教的人来说,一切法毕竟空,没有什么痛不痛苦,就是他对诸法,一切法“法本不生,今则不灭”。所以通教是以无生来观四谛,所以也没有什么痛苦,也没有什么快乐,也没有什么寂静,反正就是一切法毕竟空,所以他因为毕竟空而了生死,叫无生四谛。
别教,别教我们一般说的就是菩萨乘,就是别教菩萨,就是权教的菩萨。那么别教的四谛叫无量四谛。这个无量四谛,无量是什么意思?就是六度万行。菩萨他修涅盘寂静,他可不是为了远离痛苦,他是为了道谛,就是我因为要成就道谛的关系,所以我才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它的核心思想在发菩提心,所以菩萨是以道谛为根本,修无量四谛。
那么圆教呢,圆教菩萨他是灭谛,他直接契入涅盘,就是一心真如,所以称无作四谛。圆教无作四谛就是说,心性本来就具足的,你根本不要去造作,它也不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圆教人是涵盖前面的藏通别三教。
这很重要!就是说,圆教人修四谛,他认为所谓的痛苦是唯心所现的假相。那怎么办呢?我用一个如梦如幻的无常的智慧、无我的智慧来消灭如梦如幻的痛苦。圆教人他是从涅盘来打底,他是从灭谛下手来修四谛,就是他站在一心真如的角度,就是灭谛。因为你一旦入一心真如,你跟佛是同一个水平了。
就是说,当你把什么事都拉到一念心性的时候,那你跟佛陀是同一个知见。当然,我们很多功德做不到,但是从看事情的角度,你跟佛陀是同一个角度。佛陀看事情,他是从一心真如来一心衍生万法;你今天如果站在一心的角度,那你跟佛陀刚好是同一个知见,你跟佛陀是一家人。所以整个圆教的四谛法是从涅盘下手,苦集灭道,他从灭谛下手。
所以,就产生了四种差别。
那有人说,那我们净土宗是从哪一个下手?
我们净土宗,厌离娑婆,我们是比照藏教人,用最钝教的。因为净土宗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刚好是二元对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