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就是“授学无学人记”。就是下根的授记有两品。
我们先看授千二百人记。它是先授五百弟子,最后再授千二百,就五百弟子以外的那七百个人,叫授千二百人记。这地方分两段。
辛一、授满慈子记 分二:壬一、经家叙其默念领解;壬二、如来与之述成授记
先看辛一的“授满慈子记”。这个满慈子是富楼那尊者,佛陀十大弟子当中说法第一的满慈子。这地方又分两段。
壬一、经家叙其默念领解 分二:癸一、得解欢喜;癸二、默念领解
癸一、得解欢喜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佛陀讲完因缘说以后,第一个表态的就是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讲出他自己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他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就前面的法说跟譬喻说这两说当中,强调佛陀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指佛陀的实智,佛陀的一心真如的中道的智慧。第二个是方便,就佛陀为了摄受三界的苦恼众生(他有他的一种生死的急迫性),所以开出了三乘的法门,这是方便。所以佛陀有他自受用的智慧,也有面对生死苦恼众生的一个方便的智慧。从法说、譬喻说里面,他得到的这样的一个认识。这第一个。
第二个,“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前面的法说佛陀为舍利弗尊者授记,譬喻说佛陀为四大弟子授记,所以他等于是前面已经看到原来声闻人也是有资格成佛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复闻宿世因缘之事”。这个就是因缘说了,就是结会古今了。佛陀明白地说明,弟子们在大通智胜佛时是跟佛陀结下《法华经》的因缘的,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在因缘说当中,也表示出佛陀有广大的知见力。佛陀能够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些广大无边的时空,不离开佛陀的现前一念心性,就知道这个心性的伟大。
富楼那尊者经过这四个过程以后,他的内心是什么情况呢?“得未曾有,心净踊跃。”一种未曾有的清净跟欢喜。这个时候从座位站起来,在佛前顶礼佛足,就默然地站在一边。然后呢,目光就瞻仰佛陀,而且很专注,不愿舍离。
这段经文等于是讲到声闻弟子的一个理解的过程,跟他最后的一个结果。
我们先看过程。过程正如蕅益大师说的,声闻弟子,就算他是下根人,他也不是因缘说才成就的。他是经历了法说、譬喻说,到最后因缘说,这三周说法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这是他的过程。
那么下根人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他有两个结果:
第一个,成就大乘的智慧。声闻人从小乘的空性而对接到整个大乘的一心真如,当然他内心会欢喜。这就好像说,一个人活在一个水泡,小水泡,活在一个小小的我空的真理当中,突然间回归大海,看到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一念心性;就是从一个镜子的小灰尘回归到镜子,从所回归到能,那当然心胸开阔,非常欢喜。这第一个,他的智慧,清净心成就。
第二个,建立大乘的信心。这个地方当然主要是讲因缘说了。他从过去生的宿世学过《法华经》,成就金刚种子,永不失坏,他只是一时的退转,所以他建立了大乘的信心,等于是建立了清净心、菩提愿。从一种空性的涅盘,重新唤起他过去的善根力,清净心、菩提愿,所以他“心净踊跃”。他这欢喜是这么一个情况。
癸二、默念领解
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着。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在前面的两科,法说、譬喻说,弟子们领解以后,都要口述自己的领解,不管是用法说,不管是讲譬喻,都是要口说。但是在因缘说以后,富楼那尊者作为一个下根弟子的代表,他是默然,他没讲话,这个地方有深意。我们看经文就知道。
他站起来跟佛陀顶礼以后,站在佛陀旁边,他虽然没讲话,但是他心中有作意,有念想。他作了三个念想:
第一个,“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这个是佛陀的真实智慧。佛陀一心真如开出无量法门,一心开显万法,这是他真实的智慧。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