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身佛结束以后就摄迹归本,回到法身佛。
这个是讲他的因果。
癸三、得记欢喜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世尊慧灯明 我闻授记音
心欢喜充满 如甘露见灌
“尔时”,在这个授完记以后,这些学无学两千人,听到佛陀授记,欢喜踊跃,就说,“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就是大威德的佛陀老人家的权法、实法的这种光明智慧,我们听到佛陀的授记音声以后,心中充满了欢喜。这种欢喜就像甘露一样来滋润我们内心,使令我们清凉自在。
到这个地方,迹门的正宗分——三周说法,包括授记,就全部圆满。
这个迹门,主要讲到成佛的因地,把整个大纲描绘出来。这个因地,我们知道成佛它是两阶段。我们从迹门来看,不是你现在就可以成佛,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叫做积集资粮。你要先成就法身佛。
就是我们一开始在权法上修行,我们现在锁定的目标是解脱道。你说,欸,我求生净土,我修空观。都没关系,方便有多门。等到你解脱以后,大家就开始要入心性了。你现在不管入不入心性,当然你越早入越好,就是说你尽管现在从因缘上修学,但是你最后一定要入般若道,入你的清净心。
你心中有所得,般若道就进不去了。阿罗汉执着涅盘,菩萨执着功德庄严,在解脱道,有所得没关系。解脱道,你追求清净法是可以的。但是如入般若道,那就像《般若心经》一样,那就是《般若心经》的标准,“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是对治人天的快乐,人天的眼耳鼻舌身意不可得。二乘的“无苦集灭道”,菩萨的“无智亦无得”。就是说,你如果说是从解脱道要悟入般若道的时候,你不但是二法不可得,连清净的功德,包括涅盘都不可得。你要舍到离一切相的清净心,恭喜你,你成佛的第一件事情,法身佛成立!
然后呢?然后你就开始布局你的应身佛,就是发菩提愿了。你希望怎么样去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你就是靠菩提愿了,仅靠清净心是不够的。
所以它整个核心思想,整个迹门正宗就讲两件事情:清净心、菩提愿。这两个是每一个人成佛的两大核心思想,这就是整个摩尼宝珠的两大功能。至于你怎么落实,那就各凭本事了,你发你的愿,他发他的愿,那总而言之就是菩提愿。
所以,在整个迹门当中我们学到两个:一个权法,一个实法。实法就是,你想成佛,那我们一定有共同点,就是你的心中一定有清净心,菩提愿。至于你要怎么去成,你去做义工或者你想说法,都可以,这个权法是契机。
权法跟实法的互动,我觉得印光大师有一句话讲得好。说我们这个事修的权法,跟我们内在真如里面的清净心菩提愿这个宝珠怎么样地互动呢?
印光大师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说得好!就是说,你要把你所有事修的因缘,会归到你的清净心、菩提愿,你千万不能去追求外在的果报。反正你就是这样,你要追求那些糖果饼干,你的真如就消失掉了。就是说,你要成佛,你就要有一个长线,长远的格局。
我说实在的,你放弃了因缘所生法,其实你得到更多。你说,欸,我不追求人天快乐,那我不是吃亏了吗?你的快乐一点都不会少,而且你那个快乐会变成真如相应的没有过失的快乐。人天善法问题很多,因为人天善法你带有私心,你只要不会归清净心、菩提愿,你一定有那个我在里面,一定有我,你一定在为你自己着想,“有我罪即生”。人天快乐它的确是有好有坏,短期来看你今天修了善业来生快乐,但是你以后一定要为你这个快乐付出代价,你第三生就容易堕落。所以人天善法是一个不得已的方便。
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无不还归此法界”,你所有的修行,你做什么都没关系,你一定要回归到你的实法的清净心、菩提愿。然后从清净心菩提愿再出来,再修权法。所以产生怎么样?辗转增盛。你把无价宝珠做本钱,拿到市场去贸易,去换取物品,把物品买进来,买进来再卖出去,那么一进一出,你摩尼宝珠就怎么样?慢慢扩大慢慢扩大慢慢扩大……到最后你就圆满佛果了。就这样子,就是实法妙、权法妙。
我们举一个例子。你看释迦牟尼佛成道,安住道场的时候,他本来是可以成佛了,最后他想到一件事情,突然忆念十方诸佛要成佛一定要怎么样?要有降魔那个过程。这是诸佛常法,他不能违背这个规矩。所以他就放大光明通知魔王,通知欲界天,说我要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