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个没有办法花开莲现而已。就是说,当你在读诵《法华经》、思惟《法华经》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未来的万德庄严就是从你这个时候开始在成就了,慢慢成就了。所以佛陀说“是则为难”。
我们看结示,结示妙法难遇。
我为佛道 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 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 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 则持佛身
佛陀亲自说“我为佛道,于无量土”,我成就佛道以来,我曾经到十方世界去“广说诸经”。那么在释迦牟尼佛自己的成佛经验当中,所说的经典,此经最为第一。当然,这个地方的第一指的是绝待论妙,因为它有总持的效果。《华严经》也很不错,但是《华严经》它还是属于相待论妙,它是单向的功德。那当然《华严经》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华严经》是法身菩萨境界,虽然单向,但他理观已经成就了,所以他不强调理观了。理论上是先学《法华经》,才有这个资格修《华严经》。因为《华严经》讲到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他六度功德是互含互摄。他修布施,他同时具足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修一个,具足无量的功德。但是从凡夫的角度,你也修不来。所以,凡夫的角度,《法华经》对你来说第一,因为你先了解这个总持的清净心、菩提愿。所以你能够受持《法华经》,你已经开始怎么样?受持佛身了。看到没有?佛陀跟你保证,你受持《法华经》,你未来的佛身已经开始酝酿成就,就是莲花里面就有莲子了。
所以佛陀讲出六难,六种难。六种难,古德把它总结成两个:
第一个,从法的角度谈难。因为其余的经典都是带方便显真实,《法华经》以外的其他经典,包括华严、阿含、方等、般若,都是带方便。带方便当然就是方便道,有所得,佛陀给我们安乐道、解脱道、六度的功德等等。只有《法华经》是纯明真实,它是直接契入真如本性,直接,不跟你讲那些枝枝叶叶的事修了,直接契入理观。所以这个法,你很难听闻。
第二个,约人论难,难信难解。你听到以后,你也不见得能够接受。我们凡夫,喜欢一个马上的回报,这是我们的习气。我们在修布施的时候,可能已经在想来生的快乐果报;我们在持戒的时候,可能在想我来生的尊贵色身等等。我们好乐一种有所得的果报。这种情况就好像一只海豚,对不对?海豚做表演的时候,它要主人马上给它一只小鱼吃,就是表演完以后要给它。所以我们永远吃到小鱼。为什么?我们很难有长远的布局。
所以,一般人为什么难信难解《法华经》呢?因为他眼光太短,他想的就是这几生的事情。我今生很痛苦,所以怎么办呢?不行,我来生不能再这样过了。我做义工,你们不要做的事我来做。从事修的角度,这个人难能可贵。那佛陀为什么说它不难?因为他事修的目的在于,他马上要把这个事修换成结果,所以他就产生不了大的功德。
反正,诸位!你只有两个选择。你要追求果报,那你就要放弃佛道。因为你追求果报,你心就有所得,就开始动,心动,仁者心动,你就开始攀缘你未来的果报,结果真如的门就 close,就关起来。你说我什么都不需要,我所有修行的目的只有一件事情——开显清净心、发起菩提愿,真如门就打开了。
所以,如果你希望启动真如本性,你要做一件事情,把你这种向外攀缘的有所得心改一改。就是说,你要追求果报,你就失去真如;你放弃果报,真如就亲自回报你,那么你就是受持佛身,就这样子。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想清楚,就是向外是单向功德,向内是佛陀的三身功德。
辛二、结释劝意
诸善男子 于我灭后
谁能受持 读诵此经
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佛陀第一个劝募大家能够受持,自受用。“诸善男子”,在我灭度以后,如果有谁能够发心,信解、受持、读诵《法华经》,那么你应该在十方二世诸佛前面心念口说,立定誓愿。因为怎么样?有愿力你才能够有恒心地长久地受持下去。这个是讲到自身的受持。
看第二段,诸佛称叹。
此经难持 若暂持者
我则欢喜 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诸佛所叹
《法华经》是难信难解,也很难受持。如果你能够信解,又能够受持而能够随文起观,那么释迦佛表示欢喜赞叹,十方诸佛也欢喜赞叹。如是之人是为十方诸佛所称叹,因为你愿意回家,当然做父亲的是欢喜的。因为怎么样?佛种不断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