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二十六面,我们看己二的“明通经利益”。
《法华经》的特色,是佛陀引导我们生死凡夫怎么能够快速直接地趋向佛道。它的整个核心思想就是,你要能够掌控权法跟实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什么叫权法呢?权法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事修法门。事修法门,它的特点是向外修学的。比方说我们今天修学布施,那么这个布施的法是怎么来的?它是透过我们的身口意去造作布施这个法,来熏习我们内心,或者说来改变我们内心的悭贪。比方说我们持戒,佛陀会定一个规矩,就什么是持戒,什么是不杀生、什么是不偷盗等等,我们透过戒法的熏习,也是来改变我们的内心。所以事修法的缺点就是,因为它是外来的,所以它对我们内心的改变变成一种单向的调伏。你布施,它对治的是悭贪;你持戒,对治的是你心中的恶法。
这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问题呢?变成治标不治本。因为我们根本的问题不是烦恼,而是一种颠倒想。颠倒想,可能是我们前面的十生或者一百生,或者过去的五百生环境的熏习所造成的。就是我们看到事情会去追求,会去掌控,然后才产生烦恼的。所以烦恼是颠倒想的一种副产品。所以如果你一辈子都没学《法华经》,你完全做事修,那我跟你讲,你今生的成就就非常有限了。因为你的问题太严重,而你吃的药太少,在内心的颠倒想所创造的无量的烦恼当中,你只能够个别地对治少分的烦恼。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法是外来的。所以佛陀说,这个事修法门就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你没有从你内心的这种颠倒想、攀缘心下手。
《法华经》讲到,第二个就是所谓的实法,实法就是理观的智慧了。就是说,修行,重点不是去外面先追求一个东西,这是一个助缘;你要找到你的亲因缘,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首先你要先调整思想,而不是去调伏烦恼,因为这是枝末的问题。
改变思想,佛陀的智慧很简单,就是一心三观。就是你现在先不要管你修什么法门,你也不管你的烦恼有多重,你也先不要管你业障有多深,这个都是后面的枝末问题。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佛陀的知见。你以空假中观你内心的时候,第一个,观你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这个是很重要的!就是你要有对空的了解。什么是空?空性的智慧叫做离相清净。注意,离相,不是灭相清净。
就是说,空,它当然不是空掉外境。你空掉外境没有用,它跟你没有关系,你的问题是你内部的问题。空掉你的妄想,但是你不能空掉你的作用。这很重要!这种分寸是很重要的。你如果空得彻底了,灭相取空了,那你就是阿罗汉了,你把心性的功能给灭了,那你这样也太极端了。所以这个空性是一个非常高超的智慧,空掉攀缘心,但是保留心性的作用。所以你空性一旦修错了,那你就可能进入到灭色取空了,就是阿罗汉的涅盘寂静去了。
所以当体即空就是,首先你要知道,你到底想空掉什么,你要保留什么。空掉我们无始劫来在生命经验当中累积的这些颠倒的影像。禅宗说得好,恢复你的本来面目。你还记得吗,你从什么地方来?在你没有真正启动轮回之前,你是什么相貌?就是把生命回归到原始点。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说我从前生而来。然后呢,你前生怎么来的?你是再前生而来。然后你一直观进去,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这个时候你回归到最初的觅之了不可得,就是你还没有轮回之前你是怎么回事。答案很简单——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其实,我们现在所谓的思想不是你原来的面目,那是你的生命的经验、轮回造成的一种影像。你过去可能生活在某一种环境当中,所以造成了一个思考模式,慢慢地多生多劫的生命经验就形成你的个性、你的思想,其实这不是你的本来面目。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思想。而找得到找不到,也牵涉到你修行的成败和速度的快慢,所以你要内观。就是说,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就是你告诉你自己,你从什么地方来?找到你的离相清净心以后,就是当体即空,这个功课就及格了。
第二个,当体即假。清净心,它不像虚空,是一个没有作用的顽空,它是有作用的。它怎么作用呢?它法尔具足十法界的染净诸法。就是那个明了的心性当中,它本身“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说,欸,为什么具足?你不能问这个问题,你就相信就好。就是我一念清净心,本来就具足!这个法尔就是说,它不是因缘生的,它本来就是这样子,而且也没有任何理由。你只能相信,在一念的清净的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