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辛二、示功德;辛三、明位行不退
这地方有长行。长行当中,先说出这个一念信解的相貌。
辛一、出相貌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这个众生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法华会上,但是他退后经过菩萨辗转听闻,他听到“法身常住、三世益物”以后,能够生起一念的坚定的信解,他所成就的功德不可限量。
这里的“一念信解”,蕅益大师的判教是圆教的初信。这到底信解什么,我们说一下。蕅益大师说,他信解一念心性“既是释尊之所久证,亦是众生之所久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解。
我们如果学三乘的权法,就是学因缘所生法,特别是,因缘所生法最有代表的是什么?唯识学。只要是以因缘所生法立教的法门,对我们的内心世界都是批评的多,赞叹的少。比方说你不要相信你的内心,你的内心只会打妄想、造业,所以你应该皈依三宝,只有三宝可以救拔你。所以在因缘所生法当中的一般的权教的法门,都是说你这个心是万恶之源,所以我们不可能对自己的内心有信心。
只有进入了法华思想,讲到不二法门。诸位!不二法门只有圆教才有,就是真妄不二,烦恼即菩提。就是我们内心性具十法界,我们有杂染的一面,所以你会打妄想,因为我们有众生法界,但是这个打妄想的心中也具足了佛菩萨的性功德。所以你读《法华经》以后,知道真妄不二的时候,你相信世尊所久证的法身,就是我们久迷的一念心性,只是我们没有去内观,不断地攀缘,就失去了一念心性而已。
所以你能够在一念信解就开始内观了:原来我这一念心,一念心性,它往后观进去最后就变成佛陀的法身。你能够产生这样的信解,那你就算没有修其他法门,你的功德就无可限量。
辛二、示功德
这以下看辛二的“示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 喻所不能知。
前面讲到一念信解的相貌,这以下讲到一念信解的功德。说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发了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以后,他理观薄弱,所以他虽然受了菩萨戒,但只能修事相的六度。他花了八十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就是千亿)的时间来行五波罗蜜。比方说檀波罗蜜,就是布施;尸罗波罗蜜,持戒;羼提波罗蜜,忍辱;毘梨耶,精进;禅定波罗蜜,乃至于除了般若波罗蜜。这个人很不错,他有大乘的善根,发菩提心以后受了菩萨戒,广修五度。但是他没学《法华经》,所以他缺乏内观的智慧,他也不相信他这一念心本来具足无量的性功德。他只相信佛陀,相信法宝,他不相信自己的心力不可思议。那么他修了八十万亿那由他劫的时间,这么多的事修的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的数目,而赶不上一念信解的功德。
这段我们说明一下。这个地方有两种解释。蕅益大师的解释是约果证的差别来安立。他说这个人虽然修了五度,但是他完全靠愿力在支持,他没有般若波罗蜜,就是靠他的誓愿力,“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他这个缺乏般若波罗蜜,变成一个有漏的果报,“六度无般若,空成有漏因”。所以,你修再多的有漏果报,加起来还是有漏。而他一念的信解,它是一种清净无漏的善根,它是跟你的自性功德相应的。再多的有漏果报,都不可能跟一念的清净的善根相比,因为它是成佛的正因,而你这个还是有漏的果报。所以蕅益大师从这个果报的差别来安立。这第一个,一个有漏,一个无漏,这不能比。
第二个,古德的解释是善根不退。就是说,修行不是说你修了多大的福报就怎么样。一个人成佛能够快,你不能够退转,因为退转是最大的伤害。你不能修、修、修,修得不错又掉下来,回到原地了。一念信解,他因为从内观,他的善根是不退转的。只要不退转,对望未来的功德来说他就超过你了,因为他不断增上。从善根不退,他超越这个前面的五度。
辛三、明位行不退
我们看这个善根不退。看辛三这一段,明位行不退。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