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0章 第120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僧坊跟堂阁(僧坊是居住的,堂阁是说法跟坐禅的),它的数目有多少呢?有若干百千万亿这么多。这个寺庙你还不是盖一处,是盖百千万亿这么多的数目。那么这个数目,你盖完以后,“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你亲自在佛陀面前跟诸比丘面前,把那个百千万亿的寺庙供养我跟比丘僧。

是故我说,在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法,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你这个人就“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你今天的说法能够等同盖这么大的寺庙呢?因为,法施功德,供养中最,你法施就是修最大的供养。这个是这样,就是说,你修财施,他肚子饿你给他一碗饭,他生病了你带他去看医生,这也是供养,这是财供养,但是你没办法改变他内心的本质,因为他的内心当中是一种惑业苦的相续。他为什么有痛苦呢?他是因为有业障。他为什么有业障呢?因为他有烦恼。所以,我们给他财施,能够解决他一时的痛苦,就像一个人痛苦了你给他吃个止痛药一样。但是法施不一样,你弘护正法,开启他心中的智慧。

诸位!这个说法不是指三乘的说法,是特别指《法华经》的说法。你听懂以后,你回去跟你的同参道友,把核心的思想告诉他。你说,欸,你知道吗?佛陀是万德庄严,我们是业障凡夫,但是没关系,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的一念心性是平等的。佛陀有清净,我们也有清净,佛陀具足,我也具足,只是佛陀把它开显出来,我没开显出来。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经营我们的内心,这就是妙法。那你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以后,好了,他的心本来都向外攀缘的(我们一般人都是经营人生,向外攀缘),他突然间回光返照:哦,原来我内心世界这么美妙!那么他一念的回光返照,他的生命从此改变,这个叫真如内熏。

诸位!理观的善根是不会退转的,他修一分,这个善根就种下去了。他这个人不管到天上,到三恶道,你跟他说法的那一分善根,它永远存在,它不会退失的。本具的东西怎么会退失呢?它又不是因缘所生法。

也就是说,你今天说法,你对他就是一个无上的供养,因为你彻底地改变他生命的整个方向。他本来是一个向外的攀缘的心,结果他一念的回光返照,而这么一个回光返照以后他就会有第二次的回光返照,他就有可能遇到三宝,他就有可能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所以这个法供养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他启动了真如内熏,启动了人生的第一次的清净的循环。

辛三、加兼行六度

我们看辛三的“加兼行六度”。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这个地方讲第四品,兼行六度。

“况复有人”,他不但是随喜、读诵、说法,他一方面受持经典、修学理观作正行,他还能够兼行。兼行就是说它是一个助行,他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继续修他的随喜、读诵、说法的理观,但是他抽出一小部分的时间,兼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那么,这个人所得的功德最为殊胜了,无量无边了。

比方说广大的虚空,它有“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有两个特色:它没有限量,因为它清净无相,所以它没有限量;第二个,它广大无边,它没有障碍。用虚空是譬喻什么呢?我们看合法。就譬喻这个兼行六度的人,“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诸位!到了第四品,佛陀允许我们兼行六度,因为他理观某种程度已经是坚固不退了,所以他涉事的时候,蕅益大师讲,涉事不妨正行,而且是以事助理。它不但不影响他的理观,还帮助他的理观,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兼行六度了。因为他修布施,他不会执着福报相,他知道是透过布施启动我内心的布施的善根,透过持戒成就我持戒的善根。他是能够法法消归心性,他不会落入因缘福报的执着,所以这个人可以兼行六度了。

辛四、加正行六度

我们看辛四,加正行六度。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前面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