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0章 第120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兼行六度,他把六度当助行。这个地方不一样,他是广修六度,全为利他了。因为他理观已经成就了,所以他把六度当作一种历事炼心的对象。就是这个人透过读诵、说法,他已经观行成就,坚固以后他就能够怎么样?修布施了,这个人就有资格来盖塔庙跟僧坊来供养三宝,来供养赞叹三宝,而且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来赞叹大乘菩萨的功德。这个地方讲布施度。

“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前面是讲财布施,这以下讲法布施。他不但是用财来供养三宝,他还能够假借种种的因缘,来善巧方便地宣说一佛乘的因果。这个法布施。

这以下讲持戒。“复能清净持戒”,他能够断恶、修善、度众生,持菩萨的三聚净戒。

“与柔和者共同止住”,修忍辱波罗蜜,和合无诤,修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忍辱无瞋是生忍,是对人的安忍;志念坚固是法忍,他对甚深的法义,对这个一心三观,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这种中道的妙理,他能够安忍随顺,叫法忍。

这以下看禅定。“常贵坐禅,得诸深定”,他能够成就种种的禅定。而且,“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对一切的善法能够专一相续地去修学。乃至于成就广大的智慧。“利根智慧,善答问难”,他能够广学多闻,而且成就辩才,能够回答众生各种问难。所以,他理观成就以后,到第五品的时候,他从六度万行去历练,不但不妨碍他的理观,还加强理观。

有哪两种特殊的功德?

我们看第二段,他的功德,直趋菩提道场。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前面指的他广修六度的因地的相貌,这以下讲他果地的功德。阿逸多!在我灭度之后,这个圆五品之人,他一方面受持读诵《法华经》,一方面广修六度,那么,这个圆五品人,他有两种特殊的功德:第一,“已趣道场”。他的方向非常明确了,他正式地趣向佛道,而且这个趣向是不可退转的,他只有前进没有退步。所以他这个人成佛已经是可以预测的了,“已趣道场”。

第二个,“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菩提树下”。他不但是趣向,而且已经是怎么样?离成佛不远了。所以这个人位置就跟前面的位置一样。诸位!五品观行位圆满以后是入相似位,就是他已经成就相似法身了。相似法身,就这个人他对无上菩提已经怎么样?方向明确,而且非常接近了。

那么这个人是有什么功德呢?

这个圆五品的人,善男子、善女人,不管是坐,不管是立,不管是在活动,他所经过的地方,我们就应该起塔庙来供养这个处所。也就是说,他就是佛菩萨。当然他还没有成就法身,但是他已怎么样?相似法身了,就差他不能够普门示现利他而已。所以圆五品的人到最后他是怎么样?他的阶位跟前面的四信完全一样。

所以,诸位!因位的修学,它的目的是成就理观的智慧。理观的智慧一成立,他的指标就是见佛。那么见佛他是在定中见佛,所以是圆教的十信位,就断见思。下手不一样,一个是从信解,一个是从随喜,但是结果都是一样,都是相似位。

那么,这个四信跟五品怎么配合呢?

蕅益大师说,五品的前二品,随喜、读诵,就是配四信的第一信,一念信解。第三品、第四品、第五品就配后面的二、三、四,一个信配一个品。就是初两品是一念信解,后面的三、四、五品就配解其言趣、闻持供养跟深信观成。最后的结果都是成就圆教十信的相似位。

蕅益大师对这个四信、五品,最后一段的总结开示说,“其义既齐,四五无别”。他说,它们两个的结果是没有差别的,只是利根人直接契入理观,钝根人先从事修下手。“但是灭后加读诵位为第二品”,只是针对我们这些佛陀灭度以后的钝根菩萨,佛陀特别强调读诵经典的重要。

也就是说,其实四信到最后也是要经过六度的历练的,它只是略而不说而已。如果把四信加上兼行六度跟广行六度的话,那么这样子四信跟五品对照起来,最大的差别就是差在读诵。就是佛世的时候他不用读诵,他听闻就够了;佛灭后读诵变成重要的了,就长时间的文字熏习。这个就是所谓的四信五品结果一样,只是过程差在有没有读诵,在这个地方。

我们看附表第四十。我们把圆教的一心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